•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澤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步伐不可阻擋

2018-01-26 10: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近日發表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兼職教授楊澤軍的文章指出,自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後,由於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內涵,大肆推動“去中國化”,刻意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明裏暗裏力挺“臺獨”勢力,鼓噪“公投”“修憲”,挑起兩岸敵意,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使得兩岸關係60年來的“最佳時期”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形勢變得複雜嚴峻。然而,兩岸關係前進的步伐不容阻擋,在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大陸始終牢牢把握著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努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使得兩岸關係克難前行,頑強發展。

  文章內容如下:

  自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後,由於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內涵,大肆推動“去中國化”,刻意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明裏暗裏力挺“臺獨”勢力,鼓噪“公投”“修憲”,挑起兩岸敵意,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使得兩岸關係60年來的“最佳時期”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形勢變得複雜嚴峻。然而,兩岸關係前進的步伐不容阻擋,在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大陸始終牢牢把握著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努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使得兩岸關係克難前行,頑強發展。

  島內民眾“中國認同”意識增強。在蔡英文民進黨大肆“去中國化”、竭力渲染所謂“天然獨”的情況下,島內民意卻悄然發生著變化,對祖國的認同、贊成兩岸統一的比例上升,主張“臺獨”的比例下降,發展趨勢令人鼓舞。臺灣《天下》雜誌1月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自認是臺灣人的比例(56.4%)雖仍為最高,卻是2010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自認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為34.1%,自認是中國人的為7.6%,合計具有中國認同者為40.7%,是近年來的最高記錄;主張在一定條件下兩岸統一者為13.8%,較去年的8.2%明顯增加,已達十年來最高記錄,且在各年齡層都顯現增加趨勢。臺灣《聯合報》去年11月民調顯示了類似的趨向,主張兩岸統一者為20%,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比例,比2014年最低時的12%多8個百分點;主張“臺獨”者為24%,是2010年以來的最低比例,比2014年最高時34%少了10個百分點。民眾認同的積極變化,既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又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持續發展。

  兩岸經貿水準逆勢上揚。2017年,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大背景下,兩岸經貿水準卻逆勢上揚,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步伐。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前9個月,兩岸貿易總額達14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大陸從臺灣進口1097.8億美元,年增長速度11.8%;對臺出口315.6億美元,年增長8.8%,大陸對台貿易逆差達782.2億美元,預計全年貿易逆差持續超過1000億美元。臺相關方面的統計情況基本一致,臺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額合計1174.7億美元,同比增長15.9%,佔臺灣出口總額的40.8%,成為臺經濟成長的最重要拉動力。年內,臺商對大陸投資意願雖有所下降、投資步伐有所放緩,但具實力的知名臺商則繼續加強在大陸的投資佈局,鴻海在廣州等建立大規模産業生態園,和碩在昆山擴建新建3座新廠房後又投資7.6億元新台幣增建2座工廠,聯電公司增資6億美元擴大在廈門的生産規模,台塑、臺化計劃投資16.6億美元擴大在寧波的石化業規模,程泰機械增資7千萬元人民幣擴大在蘇州投資,總投資額達10億新台幣,隆達在安徽滁州投資興建LED一條龍生産項目,後又宣佈增資2.5億元人民幣擴建生産線。可見,兩岸的經貿、投資依然較為火熱,未受兩岸僵局的影響。

  兩岸民間交流再掀熱潮。由於臺當局刻意阻撓,近年兩岸關係再次呈現出陳水扁時期的“官冷民熱”現象,兩岸高層接觸完全中斷,但兩岸民間的交往仍蓬勃發展,廣大民眾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健康發展,他們對臺當局、對民進黨弱化兩岸關係的倒行逆施極為不滿,不顧種種阻撓,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使得兩岸民間的交流往來依然十分熱絡,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年輕人“棄島登陸”蔚然成風。民調顯示,臺灣民眾有40%願意赴大陸就業,有38%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就學,有12%的人願意去大陸定居;在20至49歲的青壯年中,半數以上認為在大陸工作的待遇與發展比臺灣好, 20至29歲的比率更高達56%,近1/3的20至39歲的年輕人會選擇大陸工作,20到29歲族群達到34%。臺青到大陸創業、就業已成不可逆轉的潮流。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事實終將證明,兩岸關係前行的步伐不可阻擋,祖國統一的大業終將實現,這是不以蔡當局、民進黨的意志為轉移的!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