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龐建國:物聯網時代要搭上大陸便車

2017-12-28 10: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2月21日,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發佈了全球第一個可以商用部署的第五代動通訊(5G)技術標準。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是這項標準協議唯一的報告人和主編者。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文化大學臺灣發展與大陸研究所教授兼代理所長龐建國的評論文章指出,物聯網的時代即將開啟,接受“九二共識”,攜手同行,臺灣會有機會在物聯網的無窮商機中借大陸的騰飛之勢而起。否則,儘管只是一灣窄窄的海峽,臺灣恐怕很難掙脫得掉的命運是:繁榮興盛在那頭,蕭條低迷在這頭。

  評論摘編如下:

  12月21日,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發佈了全球第一個可以商用部署的第五代動通訊(5G)技術標準。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是這項標準協議唯一的報告人和主編者。在此之前,浙江烏鎮召開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華為科技推出的5G端到端預商用系統,才剛剛獲得“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獎”。這兩個事件意味著説,在未來的5G佈局裏,中國大陸將是實實在在的領航者,並因而成為物聯網時代不折不扣的領頭羊。

  取得先佔先贏優勢

  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動通訊時期,大陸都只是追隨者,採用歐洲制定的標準,支付相關專利費用。從第三代移動通訊(3G)開始,大陸自行研發的TD-SCDMA加入了戰場,但技術能量尚遜於歐洲的WCDMA和美國的CDMA2000。受命布建TD-SCDMA的中國移動,還為此損失了不少利潤。當時,包括大陸本身的有些業者和專家,私底下也不甚看好大陸在移動通訊技術標準領域的前景。

  可是,借由3G的練兵,大陸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得以在目前正夯的4G標準中,以TD-LTE和歐洲標準演進出來的FDD-LTE分庭抗禮。再從既有基礎出發,在5G的研發上取得了領先地位。大陸曾經有個説法是,在3G的時代,要三分天下有其一;4G的時代,要二分天下有其一;5G的時代,則要三分天下有其二。現在看來,這個雄心並不虛妄。

  事實上,為了有效地互聯互通,5G標準已經不再分什麼歐規、美規或中規,而是有本事的業者在全球統一的標準專利池裏競逐,誰的方案好或技術強,就進入專利池裏卡位。由華為和中國移動領軍的大陸團隊,已經拿出具體成果向世人宣示,中國大陸將率先進入5G的商用,借由系統整合與平臺運營,開啟物聯網的時代,取得先佔先贏的優勢。

  5G的技術標準是建構物聯網的關鏈要素,和物聯網有關的各種應用想像,都必須靠這種速度快、流量大、時延低的傳輸技術來實現。同時,誰能率先開展物聯網的使用,誰就能領先取得數據,餵養相關的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等,讓平臺運作和應用發揮不斷精進,形成越來越高的技術門坎。

  正是從物聯網這種“先佔先贏,強者恒強”的特性出發,我們看到了兩岸之間彼長此消的明顯跡象。別的不説,就以蔡當局“5+2産業創新計劃”中,被視為旗艦的“亞洲矽谷”而言,這個號稱要打造臺灣物聯網産業基地的計劃,竟然沒有任何與大陸網際網路産業交流合作的打算。把最方便、最豐沛的活水擋在門外,這種關起門來自嗨的“産業創新”,除了曝露綠營執政意識型態挂帥的偏狹之外,看不出有什麼值得期待的前景。

  跨海搭橋借機騰飛

  技術進步是産業發展最根本的動能,當大陸借由先天的規模優勢和後天的人才培養不斷成長突破的時候,只隔著一道海峽的臺灣,可以敞開心胸、跨海搭橋,也可以自我封閉、望洋興嘆。問題就在如何定位自己,看待對岸。

  物聯網的時代即將開啟,接受“九二共識”,攜手同行,臺灣會有機會在物聯網的無窮商機中借大陸的騰飛之勢而起。否則,儘管只是一灣窄窄的海峽,臺灣恐怕很難掙脫得掉的命運是:繁榮興盛在那頭,蕭條低迷在這頭。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