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平:花蓮補選勝利是國民黨的強心劑

2016-08-31 13: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花蓮市長補選,國民黨候選人魏嘉賢勝選,輿論對本次選舉對國民黨的重要意義表示肯定。華廣網30日刊載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指出,花蓮市長補選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證實了國民黨沒有完全倒下,民進黨強勁的發展勢頭已經受到遏制,這對陷入空前困境的國民黨來説無疑是一針強心劑,有助於提升全黨的信心、士氣,對國民黨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具有正面作用。

  全文內容如下:

  8月27日花蓮市長補選,國民黨候選人魏嘉賢以領先4000余票的優勢戰勝民進黨候選人、前市長田智宣遺孀張美慧。此勝利雖小,意義卻極其重大,對陷入空前困境的國民黨來説無疑是一針強心劑,有助於提升全黨的信心、士氣,對國民黨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具有正面作用。

  近年來,國民黨政治實力大幅萎縮。2014年“九合一”選舉先失地方政權優勢,執政縣市由15個銳減至6個;2016再失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淪為在野黨,得票率僅31%創下新低;“立法院”席次銳減,政壇地位、作用嚴重削弱,政治行情跌入谷底,再陷2000年敗選的空前困境。面對連續慘敗的沉重打擊,黨內悲觀、失敗情緒瀰漫,低迷的政治氣勢一時難以拉升,加之淪為在野黨,凝聚力、向心力進一步下降,團結整合困難。尤其是民進黨執政後,借公權力及“立法會”的優勢地位,強勢通過“不當黨産處理條例”,對國民黨痛下狠手趕盡殺絕,更使得外界看衰國民黨,認為其將一蹶不振,難以再起,島內二元政治格局土崩瓦解,將呈現“一大兩中多小”的政治生態。

  但是,此次花蓮市長的補選再次顯示出島內兩黨政治的穩定性,説明國民黨的基本盤仍在,民進黨並沒有如一些學者、媒體所渲染的那般強大。現今的民進黨集行政、“立法”及多數地方權力於一身,應對花蓮市長補選這種小選舉本應是手到擒來的,然而,民進黨卻陰溝裏翻了船,顏面盡失。如果説,民進黨僅僅輸掉花蓮市長一次補選,尚可以偶然辯之,但是在此前的7場鄉長、“議員”補選中也無一例外的敗下陣來,可説是八連敗。此種情況與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的情況極為相似,當時的國民黨處於發展鼎盛時期,然而民眾極為期待的“馬上好”遲遲沒有出現,反而執政狀況不斷,老百姓無感,對國民黨重新執政的期待漸失,使得在選後數場“立委”補選等小選舉中,多以敗選告終。

  現今情況正好顛倒,民進黨執政滿百日,施政荒腔走板、問題叢生,政績乏善可陳。民進黨上臺後,意識形態挂帥,拼政治輕民生,打著“轉型正義”的幌子行“去中國化”之實,推動落實“臺獨”價值觀;對諸多攸關經濟民生的重大法案不處理,承諾的重大政策多停留在口號階段,經濟雪上加霜、持續低迷,出口依然慘澹、不景氣,失業率一舉突破4%大關;“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能源轉型”、“轉型正義”等仍是紛紛擾擾,不僅未能撫平民眾的不滿,相反加劇了社會對立,桃園機場水淹、“雄風導彈誤射”事件更是一件接著一件,更增添了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負面觀感。

  如此的大環境對花蓮市長補選不可能沒有影響,花蓮市長補選的勝出無疑會給陷入低潮的國民黨帶來希望。隨著執政地位的喪失,民眾的不滿會慢慢地轉向執政的民進黨,同時,國民黨的基本盤仍在,黨員數居各政黨之首,仍是泛藍陣營的主力軍,是制衡民進黨的最主要力量。國民黨只要痛定思痛,加快改革步伐,大膽破除陋弊舊習,積極進取,就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繼續在臺灣政壇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民進黨執政不彰,有利於國民黨坐收漁利,加快東山再起的步伐,花蓮市長補選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證實了國民黨沒有完全倒下,民進黨強勁的發展勢頭已經受到遏制,政黨輪替仍將是臺灣未來的政治常態。(楊平,作者係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