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任冬梅:國民黨未來仍有重起之機

2016-08-19 09: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6年兩場選舉慘敗,丟失“立法院”過半席次,針對國民黨黨産的“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産處理條例”(以下簡稱“不當黨産條例”)獲“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8月12日起正式生效,國民黨陷入空前危機之中,有輿論甚至認為國民黨會就此沉淪下去。綜合當前國民黨面對的內外部環境來看,其短期內確實難以走出低谷,將經歷一段曲折而漫長的調整與轉型期,但長遠而言,國民黨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一是國民黨可以加速改革。國民黨如果被追繳黨産,政黨運轉的經濟基礎被瓦解,傳統的組織動員模式也將被動搖,靠經濟利益吸引的地方派系、基層樁腳很可能松脫渙散,未來在選舉競爭中將更加吃力,陷入全面被動之中。但國民黨可以趁勢加速轉型與改革,拋棄老舊僵化體制,建立合理的募款機制,重塑政黨結構與政黨文化,提升政黨形象。

  二是國民黨內“本土派”沒有出走的資本。當前國民黨內“本土”與“非本土”的矛盾日益明顯,對國民黨的路線制定確有較大影響,但不會導致國民黨徹底分裂,因為“本土派”沒有出走的資本。其一,以目前臺灣政黨版塊的現狀來看,國民黨“本土派”若出走,藍綠哪邊都已沒有地盤可佔。其二,“本土派”並不是靠堅固的理念聚合在一起,在缺乏政治利益和政治資源的情況下,不可能選擇無利可圖的“出走”。其三,在民進黨已經全面掌權的情況下,“本土派”想投靠綠營也會遭到綠營內部的反對,他們當然不願意藍營的人此時還來分一杯羹。

  三是民進黨的全力打壓反而會激起國民黨的鬥志。民進黨上臺剛兩個月,就對國民黨展開政治清算,如果説“不當黨産條例”只是斬斷國民黨的經濟命脈的話,“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就是對國民黨精神的毀滅,徹底否定其存在的正當性,,意圖將國民黨趕盡殺絕。面對黨産,國民黨“立委”和黨中央還有不同聲音,導致“不當黨産條例”在“立法院”通過。在“轉型正義”的追殺勢必會觸及“憲法”層面的情勢下,國民黨有“不得不達成共識、一致對外”的壓力,屆時國民黨被“逼到墻角”,勢必團結一心、奮力反擊。

  四是民進黨大搞政治鬥爭將引民眾反感。根據民進黨自己的民調顯示,多數臺灣民眾認為蔡英文上臺後該優先處理的議題是,經濟、就業、食安、長照和兩岸關係等,黨産問題排在10名以外,更看不到“轉型正義”這項。蔡英文如果違背自己選前所説的“謙卑”、“藍綠和解”,反而利用“立法院”多數優勢大搞“轉型正義”,對國民黨全力追殺,置該處理的經濟民生問題于不顧,民意很可能出現翻轉。7月26日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眾對蔡的支援度與5月相比已經下降14%,而《蘋果日報》27日的網路民調更顯示有高達87%的人對蔡執政2月的表現不滿意。8月15日指標民調公佈,民眾對蔡英文的信任度和執政滿意度皆首次低於50%。蔡執政不滿百天,綠營民調皆顯示蔡支援度不斷跌落,對蔡當局來説無疑是一大警訊。

  五是民進黨上臺後的政策會逐漸使藍選民回歸。其一,蔡上臺後,不少政策“馬規蔡隨”,“發夾彎現象”層出不窮,民眾開始理解國民黨過去的政策。民進黨在野時強烈反對的政策,上臺後許多全部照搬,如電價上漲、核一廠一號機重啟等,蔡選前承諾“週休二日”,上臺後也立馬跳票,政策立場昨非今是、完全轉向,島內民眾直呼“後悔投民進黨”、“選前騙票、選後跳票”。在此情況下,民眾得以重新理性看待馬英九過去的施政。其二,蔡選前説肯定會“維持兩岸現狀”,但其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前提下的兩岸政策明顯影響了兩岸經貿往來,陸客、陸生人數驟減,相關産業民眾經濟受損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眾對蔡的兩岸政策將會愈加質疑,那些選前認為其能“維持現狀”的選民會發現受了欺騙,轉而回歸有能力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國民黨。

  六是民進黨面臨經濟不利形勢的挑戰,如執政成績沒有起色,民眾有可能轉向國民黨。目前蔡英文仍然面臨嚴峻的島內外經濟形勢,還有藍綠鬥爭等難題,兩岸關係對蔡來説更是一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蔡能否解決其在“520”演講時提到的年金改革、經濟、教育、就業、環境、人口結構、食品安全、貧富差距、社會治安等問題,實在令人懷疑。多數民眾是因為對國民黨執政不滿,希望有新的改變才將選票投給民進黨。如果民進黨執政並不能帶來新氣象,經濟無法提升的話,民眾會把之前對國民黨的怨氣重新發泄到民進黨身上,這對國民黨來説則是再起的契機。

  七是島內政治結構決定不會出現“一黨獨大”局面。其一,藍營仍保持相當數量的基本盤。2016年“大選”朱立倫獲381萬票、宋楚瑜有157萬票,國民黨區域“立委”有38.71%的得票率,再加上沒有出來投票的100萬偏藍選民,以此觀之,藍營基本盤並未潰散。其二,臺灣選舉制度決定了島內基本形成“藍綠二元政治結構”,2016年選舉藍綠實力對比發生翻轉,但藍綠對峙的基本政治格局沒有改變。民眾也希望看到兩黨相互制衡競爭,而非“一黨獨大”。其三,在大陸綜合實力崛起與島內藍綠對立格局下,必定存在“親臺灣對親大陸”的兩股力量,國民黨仍將長期是藍營領袖,是牽制綠營、反對“臺獨”、發展兩岸關係的主要力量。

  八是在特定情況下,美國有可能遏制民進黨發展,轉而支援國民黨。當民進黨與大陸關係持續緊張,兩岸無法進行有效互動,蔡英文執政又遭遇危機的時候,民進黨有很大可能向“基本教義派”傾斜,在“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屆時美國為維護其自身利益,避免引發臺海局勢動蕩,將轉而遏制民進黨獨大,並加大對國民黨的支援力度,以通過國民黨來牽制民進黨,維持臺海和平穩定。

  總的來看,明年的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將是觀察其未來走向的一個關鍵節點,包括參選人選、提名程式、競選過程等。國民黨如果還是在選舉中展現個人恩怨、追求私利、自相殘殺,恐將進一步走向沉淪之路;而如果在此次選舉中,國民黨黨主席候選人能做到以大局為重,拋棄個人利益得失,凝聚政黨力量,給民眾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則國民黨未來還有重起之機。(作者 任冬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學博士)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