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關注兩岸關係新形勢新問題 議發展建良策

2016-07-28 00: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于7月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閉幕。

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于7月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閉幕。(台灣網 張潔 攝)

  台灣網7月28日成都訊 (記者 張潔)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于7月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閉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新問題、島內的政治生態、國民黨未來的發展及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青年體驗式交流等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本屆研討會以“維護共同基礎,增進兩岸福祉”為主題,與會的一百多位兩岸、港澳及海外專家學者以主題演講、分組討論、自由發言等形式展開了全面、深入的討論。研討會三個小組代表在閉幕式上分別進行總結發言。

  與會學者普遍認為,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及島內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變化。民進黨施政團隊存在許多問題,島內生態存在亂局、亂象。對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少與會學者認為,民進黨執政之後,兩岸綜合實力差距進一步擴大,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於大陸。臺灣新當局兩岸政策還沒有過關,民進黨不要存有僥倖心理,其未放棄“臺獨”黨綱的分離主義意識型態是影響兩岸和平關係的重要隱患。

  兩岸經貿交流方面,與會學者認為,儘管兩岸關係出現變化,兩岸經貿仍存在互補的關係,兩岸經貿對於兩岸關係來説仍然必不可少。有學者指出,兩岸應在“一帶一路、文化先行”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戰略下,以文創産業創新創業雙引擎帶動經濟成長,打造全球品牌。

  兩岸青年交流一直是近幾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學者關注的重點之一,不少學者將目光聚焦于“體驗式”交流,提出許多具體的操作建議,學者們認為,體驗式交流能夠延展兩岸青年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加深青年的民族認同,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

  此外,兩岸交流中新媒體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也是本屆研討會不少專家著墨的重點,部分學者分析近一年來兩岸在網際網路及新媒體交流上發生的實例,分析指出,兩岸應建立理性交流互動平臺,避免極端民族主義意識及臺灣意識衝撞,分化人民情感;也避免兩岸網民尤其年輕人走向非理性表述兩岸關係發展的觀點。也有學者認為,兩岸青年在網路交流中出現的新問題可以從積極角度去思考,可以在網路空間利用兩岸青年的共同點,培養其共同興趣和愛好,達到相互了解溝通的良好效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在閉幕式上用三個詞語概括蔡英文當前的兩岸政策:一是“和而不同”,“和”是方式、路徑,“不同”是目的,目前突顯的是不同;二是“破而不補”,兩岸關係現狀已被打破,但她沒有意願去修補;三是“以小博大”,她想創造一個李登輝、陳水扁之外,“以柔克剛”的兩岸博弈新模式,這很危險。

  周志懷指出,蔡英文的就職演説被大陸視為“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這一評價是大陸方面對臺當局釋放的最大善意。周志懷錶示,蔡英文除了“九二共識”這一問題外,還應就一些具體問題繼續作答,包括“目前兩岸現狀有沒有改變,如何維持現狀”、“兩岸之間的同和異到底是什麼”等。

  本次研討會于7月26日至27日在成都市召開,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共同主辦。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是兩岸四地及海外學者開展學術交流、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建言獻策的重要平臺和知名品牌,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完)

 

臺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唐開太代表第一小組進行總結發言。

臺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唐開太代表第一小組進行總結發言。(台灣網 張潔 攝)

 

閉幕式上,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淩煒代表第二小組進行總結發言。  

閉幕式上,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淩煒代表第二小組進行總結發言。(台灣網 張潔 攝)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