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祝捷:未來民進黨當局與臺灣民意沒有蜜月期

2016-05-09 09: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距離5月20日蔡英文上任還有十余天,據媒體報道,蔡英文已經開始干預臺灣各方面事務。華廣網6日刊載係武漢大學教授祝捷的文章指出,蔡英文及其團隊的咄咄逼人和急切的上位心態,並不能給她帶來新的民意加持,相反,在一系列重要事件和臺灣整體經濟形勢的壓力下,蔡英文已經開始透支臺灣民意。還未上任的蔡英文和民進黨,就已經給臺灣積攢了如此之多的負能量,而“躍躍欲試”的準執政形象,恐怕給臺灣民意留下的,可能仍是過去惡質“街頭民主”的劣根印象。可以預見,“5?20”之後,蔡英文當局將直面臺灣民意的拷問,與臺灣民意沒有蜜月期!

  全文內容如下:

  儘管還有十余天,但蔡英文作為“準領導人”已經開始頻頻干預臺灣地區政治、經濟、外事等各方面的事務,連帶準行政機構負責人林全及一幹即將上任的準負責人們已經提前進入角色,對仍在執政的馬英九當局甚至是兩岸事務指指點點。這種提前進入角色的底氣,來源於民進黨在年初領導人選舉和民意代表選舉中的大勝,也來自於“太陽花學運”和“九合一”選舉以來,臺灣民意對於國民黨執政團隊的失望。但是,蔡英文及其團隊的咄咄逼人和急切的上位心態,並不能給她帶來新的民意加持,相反,在一系列重要事件和臺灣整體經濟形勢的壓力下,蔡英文已經開始透支臺灣民意。可以預見,“5?20”之後,蔡英文當局將直面臺灣民意的拷問,與臺灣民意沒有蜜月期!

  一般而言,由於選舉民意的延續效應和新領導人所勾勒施政藍圖的宣傳效應,臺灣地區領導人在上任後,會保持一定的民意熱度,與民意會共用一段穩定的蜜月期。這段蜜月期是領導人與選民關係比較融洽、選民對領導人比較信任的時期,也是領導人施展執政理念的“黃金期”。然而,蔡英文可能無法享受這種與民意的蜜月期和執政的“黃金期”。勝選後的種種舉動,特別是對於中國大陸“民粹式”的反彈,造成臺灣在國際社會和內部事務問題上的不斷被動,是造成蔡英文過早與民意斷裂的重要原因。

  2008年後,兩岸在國際社會秉承“和解休兵”的大戰略,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攜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臺灣也得以通過合適身份參加各項國際事務,維護臺灣民眾利益。然而,兩岸在國際社會“和解休兵”之大前提是臺灣方面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和核心意涵。民進黨方面至今沒有承認甚至是否認“九二共識”,蔡英文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模糊應對之,導致兩岸在國際社會“和解休兵”基礎喪失。儘管蔡英文還沒有正式上臺執政,但她的“蔡式模糊”已經在島內大行其道。種種跡象都已經表明臺灣的“國際空間”已經堪憂。而蔡英文和一眾民進黨“立法”機構“民意代表”在日本扣押臺灣漁民問題上,置臺灣漁民權利不顧,而是或曖昧裹足,或緘默不語,又讓很多臺灣民眾寒心。

  選舉社會,政黨的分合與上下都十分正常。臺灣選民選擇民進黨和蔡英文,也寄託了臺灣民意對於民進黨和蔡英文帶領臺灣走出困局的希望。然而,2016年勝選後,民進黨和蔡英文念茲在茲的,不是緩解臺灣所遭遇的經濟社會困局,不是積極謀劃帶領臺灣經濟重新啟航的方略,更不是如何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讓臺灣享受更多的發展紅利,而是裹挾民粹,無端挑動兩岸矛盾,與其他“臺獨”分裂勢力相互唱和,製造所謂“廢國父”、“反陸客”、“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重審服貿”等議題,又在電信詐騙案遣返等兩岸焦點議題上挑動民粹,讓兩岸關係和島內政局幾乎重回陳水扁執政後期“鬧鬨哄”的局面。

  與國際社會遇冷、兩岸關係降溫、島內政局紛亂相對應的,是臺灣持續低迷的經濟。更令人憂心的是,這種持續低迷的經濟在可見的未來看不見復蘇的希望。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經濟在2016年一季度同比下降0.84%,連續三個季度呈現同比負增長。不僅出口、投資不及預期,而且在傳統優勢産業電子製造業上也是受挫連連。在經濟如此低迷的情況下,島內“獨派”勢力卻提出了“反陸客”的聲音。殊不知,陸客不僅直接在臺消費,而且拉動臺灣相關産業,已經成為臺灣經濟鏈條上最為重要的一環。2016年大陸傳統的五一黃金週期間,陸客赴臺遊減少3成,“赴臺遊”在2008年後空前遇冷。這種局面受損的,絕不是中國大陸,而是臺灣已然脆弱的經濟!而這些責任,毫無疑問應當由鼓噪“反陸客”、人為製造兩岸關係緊張的民進黨、蔡英文以及其他“獨派”勢力承擔!

  還未上任的蔡英文和民進黨,就已經給臺灣積攢了如此之多的負能量,而“躍躍欲試”的準執政形象,恐怕給臺灣民意留下的,可能仍是過去惡質“街頭民主”的劣根印象。2000年以來,“巴掌溪事件”和“八八水災”成就了臺灣新執政當局的“風災禁忌”,也是新執政當局民意拐點的初現。不過,這一屆的蔡英文當局恐怕撐不到彼時,其所裹挾的臺灣民意就已經在其一系列失當舉措中耗盡!真到那時,臺灣民意又會何去何從,恐怕又需要蔡英文和民進黨作一番思量!(祝捷 作者係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