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蘇虹:對臺軍售 美國得不償失

2015-12-18 10: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奧巴馬政府昨宣佈批准對臺灣出售價值約18.3億美元的武器。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5日已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售臺武器,並強烈敦促美方恪守承諾,停止售臺武器。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復旦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蘇虹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應尊重珍惜中美關係大局,多做有利於中美關係大局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而不應該製造矛盾,否則,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評論摘編如下:

  美國又對臺軍售!奧巴馬政府昨宣佈批准對臺灣出售價值約18.3億美元的武器。對此,中國國防部當即提出警告:美國在售臺武器上的錯誤做法,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中美兩軍關係。而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5日已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售臺武器,並強烈敦促美方恪守承諾,停止售臺武器。筆者想提醒的是,美對臺此次軍售雖不是個小數目,但美國更需尊重珍惜中美關係大局,切勿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軍事平衡”藉口太可笑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中央社”就曾報道,從今年耶誕節前夕到明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可能通知國會對臺軍售,預料屆時的“大清倉”出售,會以二手裝備與現有武器升級為主。最近美國彭博新聞社援引匿名消息稱,美國的對臺軍售計劃,包括導彈驅逐艦、12輛AAV-7兩棲突擊車、1架AH-64阿帕奇直升機、可攜式毒刺防空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與陶式導彈等。

  這次價值18.3億美元的軍售,從單筆看似乎不算是個小數目,但從美國對臺軍售整體情況看,還真算不上大數目。事實上,從李登輝開始,臺灣軍購在美國已花費總計達到45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經濟不景氣等原因,美國軍費開支不斷縮減,其軍工産業越來越需要仰仗武器出口,來維持現有生産水準。

  綜觀整個美對臺軍售,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智庫煽動。幾乎每次軍售都會有美國“影子政府”之稱的智庫或軍界領導人,“及時”出臺聳人聽聞的報告或談話,煽動臺灣向美國購買武器。比如這次美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就聲稱,大陸軍力現代化持續快速發展,大批軍力部署臺海範圍;美方持續與臺灣互動,評估防衛需求,雙方的努力是為了有效阻嚇所謂“脅迫與侵略”。二是照單全收。美國想賣給臺灣什麼,臺灣就得買下什麼。比如一些已經美軍退役的裝備或舊零件,臺灣也得當成寶貝如數買下。三是價格昂貴。幾乎所有的武器都比出口其他國家的貴出很多。所以,島內有人將此稱為“凱子(傻瓜)軍購”,是名副其實的。至於憑這點美軍軍售就能“有效嚇阻脅迫與侵略”,大概美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本人也不會相信自己所説的話。

  處理大國關係應算大帳

  不過,美對臺軍售,更多還是出於對政治上的考慮。美國把“維持兩岸軍事平衡”作為對臺軍售的主要理由,以對臺軍售作為拉住臺灣的“政治紐帶”。但由於近年來大陸經濟增長帶動軍事實力迅速發展,兩岸軍力的差距越來越大,解放軍對臺軍已經形成壓倒性優勢。所以,美國企圖以對臺軍售構建“兩岸軍事平衡”,顯然只能是一廂情願罷了。

  同時,由於臺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中國對美售臺武器一直持嚴厲反對態度。過去美國習慣於通過對臺軍售,時不時在中美之間製造點麻煩。須知,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加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棋盤上審視和處理中美關係,包括美對臺軍售問題;所以,美國的一些小動作,其作用越來越有限。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美兩國雙邊貿易總額達到5500億美元,中美兩國經濟關係的相互依存度也越來越高。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每天有超過1萬名中國人和美國人跨越太平洋抵達對岸的國家,處理中美關係更需要有相應的大格局、大氣量、大手筆。11月30日,習近平在巴黎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即指出,“中美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符合中美共同利益”。

  因此,在對臺軍售問題上,美國應當算算經濟和政治大帳。從經濟上講,世界上兩大經濟體交流合作的利益是個天文數字,通過對臺軍售賺點小錢而影響兩國交流合作,顯然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從政治上講,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8.17”公報原則,應是兩國處理各種關係的基本原則。美方應充分認清售臺武器的高度敏感性和嚴重危害性,恪守承諾,停止售臺武器。多做有利於中美關係大局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而不應該製造矛盾,否則,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者為復旦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博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