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鄭劍:“習馬會”與民進黨的造反強迫症

2015-11-12 15: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2日發表大陸專家鄭劍的評論文章指出,11月7日“習馬會”前後,蔡英文和民進黨不出所料地口誅筆伐,反對、抗議。但有意思的是,8日上午蔡英文還在猛批馬英九“企圖替對方傳話”、“不符合人民的期待”云云;下午便偃旗息鼓,只剩下蘇嘉全、林佳龍之流在歇斯底里了。據蔡的幕僚稱,週二(11月10日)朱立倫就會訪美,“習馬會”不致延燒太久;民進黨不希望在兩岸議題上打轉,“統獨”議題不可能成為熱戰。看樣子,蔡英文是希望這個新聞焦點趕快過去,讓選民迅速忘記獅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一個疑問自然出現:蔡英文和民進黨這次反對“習馬會”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我看民進黨所玩的,“假的是真的”,“真的反而是假的”。

  “假的是真的”的意思是:看似蔡英文和民進黨反對“習馬會”比較假,很像虛晃一槍、應付了一下。但實質上,反對“習馬會”絕對是蔡英文內心深處的想法。因為“習馬會”直接體現一個中國原則,強調“九二共識”,劍指“臺獨”分裂主張,而民進黨和蔡英文則堅決反對一個中國原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黨綱”。此次蔡英文本人的公開抗議雖戛然而止,還要求民進黨不參加“急獨”團體相關活動,但其反對“習馬會”的態度是明確的。不知道是因為與“急獨”勢力“黑箱協商”過,還是雙方有默契,反正“臺獨”大佬此次幾乎沒有向蔡英文的應付態度發難,蔡達到了籠絡這些人的目的。“臺獨”基本盤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大本營,是其滋生發跡的“龍興”之地、敗退療傷的心靈港灣。

  再天馬行空想一下,或許蔡英文哪一天會回心轉意,想學做一回跨越臺灣海峽的人。果真如此的話,她也不希望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天荒,被馬英九和國民黨所破。從這個假設的意義上講,蔡英文還是“假的是真的”。

  “真的反而是假的”意思是:蔡英文和民進黨此次之所以相對溫和,目的還是延續其為選舉刻意塑造的“理性”形象,使島內選民相信其“真”的很溫和,真的已經與“臺獨”保持了距離;如果上臺執政,將不會挑戰兩岸關係,換言之,兩岸關係“現狀”將得到“維持”。如此以來,選民就會放心地投票給民進黨,並在其領導下繼續享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蔡英文甚至曾蠻自信地講過:“只要我們取得政權,中共就會跟著我們轉變(指容忍民進黨)。”不難理解,蔡英文和民進黨的這個“真”,真的是假的,他們上臺後不會置“臺獨”于不顧。

  如果蔡英文希望塑造溫和形象,讓選民相信大陸方面可以容忍自己和所在的黨,起碼對這次得到島內多數民眾支援、國際社會反響正面、美國政府給予肯定的“習馬會”,應當採取積極的態度。特別是在臨近選舉日的關鍵時刻,這樣一個態度或者轉變,對消除各方對其質疑、顧慮、抵觸,不啻一個難得機遇。但是,蔡英文和民進黨還是採取了反對的態度和行動。這是政治立場使然,分裂本性所致。實際上,國民黨執政以來,對於兩岸關係的任何積極進展,民進黨幾乎都本能地或者強迫性地採取反對的立場、抵制的態度、杯葛的行動,“逢中必反”、“為反對而反對”幾乎成為臺灣政黨政治和兩岸關係中的一個特有現象。換言之,“逢中必反”、“為反對而反對”的帽子,是民進黨自己給自己扣上的。

  民進黨“逢中必反”、“為反對而反對”的思維反應模式,很多情況下給外界造成目光短淺粗疏、思維邏輯混亂、自相矛盾成災的印象,但民進黨不知不覺、不管不顧、“不屈不撓”。這樣的反應,帶有濃烈的強迫症、偏執性精神分裂症色彩。

  此次蔡英文和民進黨對“習馬會”的反應此次還有一曼妙之處,就是“批馬不批陸”,因為民進黨要選舉,知道兩岸問題的重要性,其虛偽可見一斑。既然反對就應該反對徹底嘛,為什麼只批一邊呢?為什麼色厲內荏、留有餘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加坡再次重申:“希望臺灣各黨派、各團體能正視‘九二共識’。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這個條件夠寬宏的。特別是其中“歷史事實”、“核心意涵”等表述,給出了極大的善意。

  這段話相當程度上是講給民進黨聽的,就看是否準備接招了。否則,且假如島內選民相信民進黨有能力穩定兩岸關係的話、假如蔡英文能夠上臺執政的話,不改變“臺獨”分裂立場、按照其要求國民黨和馬英九的標準去與大陸進行各類協商,不但想像中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將成為不可能,其他重要協商也會停止,“得而復失”、“地動山搖”就會出現。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