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嚴安林:臺灣“獨派”勢力組黨成不了氣候

2015-07-09 14: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島內一群“臺獨”分子最近宣佈籌組新政黨,並揚言投入明年“立委”選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兼臺港澳研究所所長嚴安林6日在華廣網刊載評論指出,“獨派”意圖在於宣揚“臺獨”理念,新的“獨派”政黨可能會跟蔡英文討價還價,難以在臺灣政局中形成氣候。

  全文內容如下:

  隨著2016年“二合一”選舉的展開,臺灣相關政治力量紛紛展開組黨動作,企圖在未來臺灣政局的演變中佔據一席之地,不僅是所謂“第三勢力”各顯神通,或與民進黨結盟,或是獨自推薦候選人參選,希望搶食立法機構的“不分區”席次,而且連極端的“獨派”人士也是蠢蠢欲動,甚至提出組建新的政黨如“臺灣獨立行動黨”等。“獨派”意圖到底是什麼?真的能夠成氣候?

  一、“獨派”意圖在於宣揚“臺獨”理念

  臺灣島內真正要求建立“臺灣國”、“臺灣共和國”的人士相當少,且隨著老一輩“獨派”人士的凋零,“臺獨”市場是越來越小、而不是越來越大。尤其是隨著民進黨新一代人士的崛起,“獨派”在民進黨內的聲音儘管依然不小,但力量實際上不大,分貝遠遠大於實際力量。包括蔡英文為了謀求上臺所提出的在現有臺灣“憲政架構”下推動兩岸關係及“維持現狀”的論述,無論是欺騙選票的口號還是在上臺後真的去實踐,在“獨派”看來都是對“臺獨”的傷害。因此,通過組建新的“臺獨”政黨這樣的舉動,擺明瞭是對蔡英文與民進黨現有政策論述特別是兩岸政策論述的不滿。通過選舉期間媒體的聚焦,通過組建新的“臺獨”政黨這樣的舉動,“獨派”的核心意圖其實在宣揚“臺獨”理念與主張,在吹“臺獨”集結號,也是要告訴蔡英文與民進黨不要放棄“臺獨”的目標。

  二、“獨派”政黨難以在臺灣政局中形成氣候

  由金恒偉、吳澧培、彭明敏等組建的新的“臺獨”政黨其實形成不了氣候,只不過是做“臺獨”運動與活動的最後呼號。理由在於:一是如前所述,臺灣島內的“臺獨”市場不大,且不斷在縮小,這從“獨派”人士都是年齡偏大者可見一斑。二是蔡英文與民進黨依然是“獨派”的代表,一山難容二虎,綠營支援者一般都是支援強者、而不是同情弱者的投票傾向,難以讓新的“臺獨”政黨能夠跨越5%的政黨門檻,尤其是在臺灣兩黨政治制度基本定型的情況下,偏綠陣營很難再分票,並再次出現類似于臺聯黨的政治力量,相反,因為投票傾向的不同,偏藍陣營出現分票的可能性倒是要更大些。三是以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臺聯黨本來就是“獨派”,如何容許再出現一個新的“獨派”政黨來分食其果實?!四是過去臺灣出現的不少“獨派”政黨如“建國黨”、“建國廣場”等不少,如今安在?基本人員不就是彭明敏等嗎?臺灣媒體報道,原先是支援陳水扁的若干人士要組黨,後來被陳水扁勸阻。應該承認,就這方面的政治敏感度而言,陳水扁要比彭明敏等人高多了。

  三、新的“獨派”政黨可能會跟蔡英文討價還價

  金恒偉等組建新的“獨派”政黨,首先是為了宣揚“臺獨”主張,但也是寄希望在蔡英文上臺後,以“獨派”代表為籌碼來跟民進黨要價。選舉期間,似乎會成為民進黨的側翼,充當民進黨大選的“固盤手”。但其用意,顯然不會只是為了幫助蔡英文或者民進黨上臺,而是為了“臺獨”理念及其政治利益。有了“臺獨”政黨這樣的舞臺,顯然是可以跟蔡英文與民進黨討價還價的,其中既有“臺獨”的利益,也有“獨派”人士自身的政治利益。這應該是“獨派”謀求組黨的真正考慮!(嚴安林 本文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兼臺港澳研究所所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