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朝勝:洪秀柱如何能從“板磚”變成“璞玉”

2015-06-19 13: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6月14日,洪秀柱黨內初選支援度民調為46.2%,成功突破“防磚條款”(在僅1人參加黨內初選時支援度需超過30%),17日,完成中常會報備。若無意外,洪將在7月17日被國民黨全代會正式提名參加2016年“大選”。洪在各界並不十分看好的情況下“破墻”成功,並將國民黨2016年“大選”的“冷鍋”燒成了“熱灶”。當然,這對洪而言,還只是邁出參選的第一步,今後還有更多關卡等待其逐一跨越。

  一、洪秀柱何以能脫穎而出

  當初決定參加黨內“總統”初選時,洪秀柱自謙是為了“拋磚引玉”,很多人也以“磚”看待她。而洪之所以短期內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是“時勢造英雄”。“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國民黨氣勢空前低迷,藍營支援者普遍心有不甘,他們希望2016年在“總統”與“立委”選舉中打個翻身仗,期盼黨內“A咖”能敢於承擔,帶領國民黨氣勢翻轉。然而,各位“A咖”不顧基層選民期待最終紛紛選擇退避,甚至還彼此牽制,一度讓國民黨明年初的兩場重大選戰陷入群龍無首之狀。在此危機時刻,作為“B咖”的洪秀柱,不計個人毀譽成敗勇敢站出來,無畏無懼地“單挑”民進黨的“堂堂之陣”,理當獲得大家的肯定,尤其是藍營支援者。正因此,洪在此次民調中,無論是按“對比式”還是“支援度”計算,最終民調結果高達46%,遠超過“防磚條款”所定30%的門檻。島內甚至有人稱,當蔡英文正欣喜于已在美國過關,可她回到臺灣時,卻發現她的天敵洪秀柱正等在路上。

  二是説出了藍營心聲。當前,不僅整個臺灣社會缺乏方向感,藍營更是深陷何去何從的迷惑,充滿了“藍色憂鬱”。洪秀柱在宣佈參加黨內初選不久,即公佈兩岸政見,點出當前臺灣突破困境的方向,即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反對“臺獨”,甚至明確提出“一中同表”,並特別指出,沒有兩岸關係的偉大和解,就不會有中華的偉大復興,更不會有臺灣的美好願景。洪旗幟鮮明地指出了臺灣前途的方向。而對外界質疑其深藍與統派的鮮明色彩,洪大方承認,自己是正藍,統派就是正派,她依據的是“中華民國憲法”。初選民調前夕,洪更指出馬英九當局的問題是在“不該模糊、不該妥協、不該姑息、不該放棄的地方模糊、妥協、姑息、放棄了”。洪的言辭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説出了藍營選民多年積鬱。輿論也稱,洪一向立場堅定,勇於向“臺獨”亮劍,激發了藍營逐漸冷卻的熱情。

  三是深獲草根基層認同。洪出生寒微,其父是“白色恐怖”受害者,過去一家長期生活無著。洪完全靠個人打拼,從老師到“立委”再至“立法院副院長”。她一路的堅韌和奮鬥,是臺灣人“愛拼才會贏”精神的真實寫照。與國民黨“A咖”相比,少了幾分儒雅和世故,與民進黨蔡英文相比多了幾分“草根”與明快。堅持參選,反對利益交換,讓傳統的“密室政治”或現代的“紙牌屋遊戲”沒有舞臺。尤其是,其鮮明的性格,勇於正面表達自己理念,與當前島內臺面政治人物形成鮮明對比。有輿論稱,在兩岸政策上,陳水扁“四個沒有”、馬英九的“三不”,以及蔡英文的“維持現狀”,都顯得陰柔和游離不定,但洪的政見卻是明明白白、絕不為四面討好而故作忸怩。這些人格特質,都讓她更加接近大眾,更能感動選民。

  因此,洪秀柱突破“防磚條款”絕非偶然,即使有少數綠營選民故意“灌水”,也改變不了大家對她的好奇與支援。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