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臺灣是要“爭取”還是要“分散”大陸市場?

2015-05-05 10: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年來,島內關於如何面對大陸市場,産生“爭取”和“分散”兩種爭論。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分析這一矛盾現象。文章指出,是要爭取大陸市場還是要分散大陸市場?藍綠對抗下出現截然不同的立場與觀點,後者有成為主流聲音之趨勢。無奈在綠營勢力日益強大的背景下,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負面思維成為主流,分散大陸市場成為主流。在這種主張“政治挂帥”與“懼中”思維之下,已經影響到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影響到臺灣産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不升反降,臺灣經濟也持續走向衰落。這就是臺灣政治淩駕於經濟之上的結果。

  全文摘編如下:

  前不久,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會見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時表示,“大陸960萬平方公里的市場,是屬於臺灣同胞及子孫的,臺灣一定不要放棄,不要對不起子孫”。這是大陸對臺灣尤其是臺商一種語重心長的勸告和誠懇的期待,展現了大陸的大度與善意。隨後的4月26日,臺灣《工商時報》發表“盼‘大陸市場屬於臺胞’之説成真”的社論,提出“兩岸雙方第一步,應採取有力的實務舉措,來協助臺灣廠商及大陸臺商,儘速提升其産品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以讓臺灣社會更加體認到大陸市場的重要性,並成為下一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紐帶”。筆者對此表示高度讚賞與肯定,認同臺商及臺灣應爭取大陸市場,提高臺灣産品或臺商生産的産品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為臺灣企業賺取更多利潤,為臺灣賺取更多外匯,以促進臺灣經濟發展,帶動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

  不過,這種理性、務實的認識與主張並不是當前臺灣社會的主流觀點與立場。近年來,臺灣島內出現一種與此相反的立場與觀點,而且逐步成為主流認識,即認為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市場,主張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應分散大陸市場,以維護臺灣經濟安全。持這種立場與觀點的,不只是整體“臺獨”或綠營勢力,許多藍營人士甚至藍營黨政高層也越來越認同這種觀點。

  就在此社論發表後的第二日即4月29日,馬英九發表了有關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講話,高度肯定在兩岸關係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卻表示,過去7年來兩岸貿易大幅成長,但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沒有上升,反而下降,從他上臺前2007年的40.7%降為2014年的39.7%,以證明在執政任內臺灣對大陸市場沒有像綠營攻擊那樣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這種立論,讓人啼笑皆非。

  這就是今天的社會政治現實與矛盾之處。一方面,重視經濟發展的理性主義者希望發展兩岸經貿關係,希望臺灣擴大對大陸出口,提高臺灣産品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這是正確的選擇。但由於臺灣是一個藍綠對抗的分裂的社會,綠營或者説“臺獨”分裂勢力不是從經濟角度,而是從政治角度思考,因此強烈攻擊馬當局的兩岸政策,攻擊馬英九“親中賣臺”,將臺灣“鎖進中國”(蔡英文經常如此説)。馬英九無奈地表示他沒有出賣臺灣,只是將臺灣産品賣到大陸,為臺商謀出路,為臺灣謀利益,但仍無法獲得綠營的認可。於是馬英九妥協了,而且出現了奇怪的邏輯論述,像以前他多次表述的那樣,在他任內,臺灣對大陸出口市場的依賴沒有提升,反而降低了,以證明他沒有“出賣臺灣”。

  那麼,馬英九一再強調他任內臺灣對大陸出口市場依賴度下降,是政績還是敗績?讓人看不懂,也讓人不解。如果認為區域經濟整合是全球趨勢,兩岸簽署ECFA是這一趨勢下的産物,兩岸經貿關係更緊密,經濟相互依賴增強是一種全球性的、普遍性的趨勢,就應主張爭取大陸市場,提高臺灣産品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不懼臺灣經濟大陸的依賴,為何卻將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降低作為政績來宣傳而沾沾自喜?顯然馬英九是受到綠營的壓力妥協退讓了,但也將是非顛倒了,淹沒了真相,可惜!

  於是,臺灣是要爭取大陸市場還是要分散大陸市場?在臺灣藍綠對抗之下,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立場與觀點,而且後者有成為主流聲音之趨勢。這就是臺灣的困境。“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臺“立法院”審查受阻及海峽兩岸貨物貿易協議遲遲無法簽署,其實是兩大政治陣營及臺灣社會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不同立場的集中反映,是島內政治牽制經濟發展的結果。

  不談政治,不談情感,就經濟與市場角度觀察,大陸經濟持續穩步發展,新常態下仍有7%的穩定增長率,市場規模與容納量持續擴大,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進口市場,幾乎所有國家或地區都在積極爭取大陸市場,擴大對大陸出口,臺灣自然應積極爭取大陸市場,況且大陸對臺灣産品進口採取鼓勵政策,對臺灣産品進口限制少,自然會提高臺灣産品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這是臺灣經濟競爭力強的表現。這也是臺灣《工商時報》社論所代表的臺灣理性主義與務實者的聲音。

  無奈在臺灣綠營勢力日益強大的背景下,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負面思維成為主流,分散大陸市場成為主流。在這種主張“政治挂帥”與“懼中”思維之下,已經影響到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影響到臺灣産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不升反降,臺灣經濟也持續走向衰落。這就是臺灣政治淩駕於經濟之上的結果,是“恐中”、“懼中”的結果,實質是“臺獨”勢力期待的結果。問題是,這樣的結果,也許贏得了政治,卻輸了經濟,沒有了經濟,怎麼會有未來,何談所謂的“尊嚴”。怪哉,臺灣!悲哉,臺灣!(王建民,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