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任冬梅: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2015-04-02 10: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截至2014年底,兩岸已有34萬對法定夫妻,並正以每年1.2萬對的速度增長。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任冬梅的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邁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再加上兩岸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通過自由戀愛而結合的兩岸婚姻越來越多,隨著兩岸婚姻由生存型向幸福美滿型轉變,由單向型向雙向型轉變,兩岸婚姻已被譽為“兩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受益者和直接推動者。

  全文內容如下:

  相識僅20天、見面僅4次閃婚,相差5歲的姐弟戀……“大S”徐熙媛與“俏江南”執行董事汪小菲從訂婚伊始就是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3年後,在2014年8月舉辦的第三屆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汪小菲作為代表發言:“我和老婆相識1個月就決定結婚,當時很多人議論我們。但我從來不後悔做出這個決定。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3年來我們用心經營這段婚姻,不斷磨合溝通,過得很開心。”

  “大S”和汪小菲的兩岸婚姻並非特例。事實上,2008年以後,隨著兩岸關係邁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再加上兩岸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通過自由戀愛而結合的兩岸婚姻越來越多,“臺女嫁陸男”的比例逐漸增大,臺灣女生西進大陸覓佳偶成為新潮流,兩岸婚姻的年齡結構也趨於合理,更有不少夫妻婚後選擇定居大陸生活。具體原因有三:

  一、大陸崛起縮小了兩岸之間的差距

  近年來,大陸經濟持續高速發展。1990年臺灣GDP相當於大陸的43.8%,到2008年,臺灣GDP已經只相當於大陸的9.1%,2013年更持續下降為5.2%。臺灣經濟停滯不前,臺灣平均薪資甚至倒退至16年前的水準。臺灣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僅為2.2萬至2.5萬新台幣,被稱為“22K族”。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臺灣人的實際生活水準下降了不少。與之相對,大陸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薪資水準不斷提高,交通硬體設施不斷完善,城市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北京、上海等城市整體環境已經絲毫不遜於臺北。在經濟大發展浪潮衝擊下,大陸出現了一大批事業有成的青年才俊,這對臺灣的優秀適齡女青年來説産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大陸各方麵條件都越來越好,越來越多兩岸通婚家庭選擇定居大陸發展。

  二、兩岸婚姻觀念已經發生改變

  兩岸通婚早期,大陸女子嫁到臺灣,其配偶對象除了老兵以外,主要是一些找不到合適對象或有缺陷的臺灣男生。當時一些不良婚介公司也大行其道,打出“二十萬取得美嬌娘”的廣告。在這樣的風氣下,很多臺灣人認為陸配嫁來臺灣就是為了分財産、獲取臺灣身份證,或者是來撈錢寄回去給大陸的親戚。但隨著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和大陸經濟的騰飛,兩岸婚姻逐漸“去功利化”,恢復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的本來面目。現在大陸女性教育水準越來越高,普遍擁有自己的事業,獨立而有個性,在婚姻的選擇上也更趨於理性。兩岸婚姻中的浪漫元素在增多,邁入“談情説愛、兩情相悅”的新階段。2011年臺灣開放陸生赴臺,進一步擴大了兩岸青年間的交往。2年後,已經有不少陸生和臺灣青年學子談起“跨海戀”。

  同時,兩岸婚姻逐漸走向雙向對稱。一是性別結構對稱發展。從“陸女嫁臺男”佔絕對主流到現在臺籍新娘不斷涌現,增速很快。二是流動方向由單向向雙向發展。早期兩岸婚姻以陸配單方面流入臺灣生活、定居為主。現在不僅有大量臺商、臺幹將家庭留在大陸,更有很多臺籍新娘選擇來大陸定居。三是年齡結構對稱發展。“老夫少妻”組合為主轉變為現在的夫妻年齡相當。四是知識結構的對稱發展。早期的兩岸婚姻中,夫妻間學歷往往相差很大,現在隨著自由戀愛佔據主流,兩岸婚姻的知識結構也逐漸向對稱化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