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昆義:柯文哲不要再矯情了

2015-01-13 11: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4年12月25日,柯文哲正式就任臺北市長。就在他當市長才一個多禮拜之時,就説當市長“覺得很煩”。對此,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的文章説,柯文哲所講的一些話,有些是很矯情的。現在柯文哲還在蜜月期,臺北市民還在看他怎麼表演,因此現在並不需要用到“矯情”來形容他所説的話,這讓柯文哲有更大的揮灑空間,讓他去治理臺北市,但是柯文哲過多的矯情話語若不改,最後必然會被市民給點破。

  全文摘編如下:

  臺北市長柯文哲從選前到選後,他所講的一些話,有些是很矯情的,只是媒體把他造神成功,使得他所講的話,雖然是“國王的新衣”,但也沒有人願意去揭發他,讓一個新市長的語言可以隨時“遊戲人間”。

  “矯情”這句話會變成流行語匯,主要是來自大陸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的一句臺詞,它原本整句的話語是“賤人就是矯情”,這句話的重點不是“賤人”,大家感興趣的是在“矯情”這兩個字。而“矯情”的意義,就是隱藏在我們內心真正的想法,配合公眾與社會的要求,呈現被期待的一種表演,這樣的解釋,更能符合大眾社會一些個人的想法。

  那麼柯文哲到底又説出哪些“矯情”的話呢?在“九合一”選前,柯文哲幾乎是鎖不住自己的嘴巴,不僅説出許多“柯語錄”,還從大男人的角度説出一些不堪入耳的“矯情話”,勝選以後,雖然他不再談論兩性話題,但是政治風氣的氛圍,讓他還是不斷的講出許多“矯情”的話。

  例如,他當市長才一個多禮拜,就説當市長“覺得很煩”。而在“獨派”團體的募款餐會中,李登輝讚美柯文哲的能力可以當“閣揆”、甚至臺灣地區領導人,讓稍晚進場的柯文哲直説“不要害我、不要害我”,記者還問他可否組成“蔡柯配”,柯文哲再説“不要相害”,讓記者看他似乎一點都沒有飄飄然的感覺。

  還有更矯情的是,在談到他選前承諾要把選舉的補助款全部捐給公益團體,但選後卻又大談他向父母所借的1千萬元(新台幣,下同)的買房錢無法歸還。這原本是兩回事,以柯文哲當市長的薪資,以及他的夫人當醫師,兩人的所得在臺北市的上班族中,應該可以算是中上的收入,他又何必選前那麼霸氣的説要把補助款捐出去,但選後卻又像是要割他一塊肉一樣的不捨2500萬元的補助款呢?

  以上他所説的一些話語,外人可能不會感覺他在言不由衷,畢竟,他目前擁有高聲望,所以大家還不願意捅破他。因此只有名嘴會在電視談話節目上批評,一般的大眾卻顯得相當冷漠,甚至批評一句都覺得多餘,所以柯文哲獲得那麼多選票,如果面對市民對他越來越冷漠,最後結局必然會跟馬英九一樣,執政到第6年聲望就會從原有的6、70%,下降到10%都不到了。

  所以,現在柯文哲還在蜜月期,臺北市民還在看他怎麼表演,因此現在並不需要用到“矯情”來形容他所説的話,這讓柯文哲有更大的揮灑空間,讓他去治理臺北市,但是柯文哲過多的矯情話語若不改,最後必然會被市民給點破。

  從這裡來檢視柯文哲所説的話,他當一個禮拜的市長就覺得很煩,有人相信嗎?李登輝説他可以當“閣揆”、甚至臺灣地區領導人,柯文哲馬上説“不要害我”,這又有幾人相信是他的真心話?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説過一句名言:“權力是最終極的春藥”,哪一個政治人物不想更上層樓,爬到最頂峰呢?

  至於他説欠父母1千萬元的買房欠款,即使不還,他父母也不可能把他轟出家門,相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月薪都只有2、3萬元,但普通的住宅都要2、3千萬元,有幾個人可以向父母借1千萬元去買房呢?柯文哲不幫年輕人著想,卻還把欠父母錢當成委屈對記者説,真可惜了年輕人力挺他的熱情。

  所以柯文哲不要再太矯情了,實實在在的幫年輕人做點事,少説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語,這才是年輕人最期待的轉變,而不是每天要聽他拿一些“甜檸檬”來酸自己,就以為臺北市民都會一直認同他。如果是這樣,這叫在選舉時力挺他的年輕人情何以堪啊!(王昆義,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