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立憲:臺灣“九合一”選舉的看點與聚焦點

2014-09-19 10: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9月1-5日,隨著候選人參選登記手續的完成,臺灣年底“九合一”選戰正式鳴槍起跑。華廣網17日刊載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的評論文章,從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臺灣團結聯盟和新黨及無黨籍人士幾方面,分析臺灣“九合一”選舉的看點與聚焦點。

  全文摘編如下:

  9月1-5日,隨著候選人參選登記手續的完成,臺灣年底“九合一”選戰正式鳴槍起跑。所謂“九合一”,是指臺灣9種地方公職人員和民意代表,包括直轄市長與直轄市議員、縣市長與縣市議員、鄉鎮市長與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地區區長與區民代表。以前這9種人員的選舉要分3-4次來進行,現在為了節省時間、經費和人力物力,減輕選舉對社會正常生活的衝擊,將9種選舉合併舉行。由於“九合一”選舉涉及到的選區、選民範圍涵蓋全臺灣,選舉規模堪比層級最高的“二合一”選舉(指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委”選舉),加之首次合併舉行,並與2016年“二合一”選舉僅間隔一年多時間,故引起各黨派高度重視,卯足全力進行爭奪,競爭激烈程度不難想像。

  從目前情況看,國民黨在這場選戰中處於守勢,民進黨處於攻勢,親民黨、臺聯黨和新黨等小黨“抓小放大”,無黨籍勢力異軍突起,讓這場選舉充滿看點及聚焦點。

  先看國民黨。該黨現不但是執政黨,而且在地方權力結構中佔據優勢:5個直轄市長佔2個,17個縣市長佔12個,控制著約2/3的地方政府、議會、鄉鎮長、鄉鎮民代、村里長等。但是次選舉國民黨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首先是大環境不利。國民黨于2008年重新上臺執政,但上臺伊始即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給以外貿出口為導向的臺灣經濟以沉重打擊,儘管兩岸關係改善給臺灣以極大的緩衝空間,但畢竟受限太多、助力有限,臺經濟發展不進反退,使馬英九的競選承諾大跳票。馬當局試圖通過改革體制、調整結構、修訂政策法令等,促進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但因各種主客觀原因收效甚微,由此導致國民黨當局的聲望暴跌,馬英九的民望一度跌到一成左右,迄今仍在三成以下徘徊,實在讓以清廉勤政公正自律的馬臉上無光。選民對執政當局的不滿,最終必會通過各種選舉反映出來,“九合一”雖是地方選舉,但在政黨政治體制下,總執政成績不佳,地方選舉的壓力自然也大。

  其次是國民黨在北中南多個縣市受到民進黨和無黨籍的強勢挑戰。“九合一”選舉最受關注的是6個直轄市長和16個縣市長的選舉。據臺灣“未來事件交易所”8月11日的預測,國民黨目前僅在10個縣市領先,其中包括人口超少的金門與連江,民進黨則在9個縣市領先,其中包括中南部絕大部分縣市,無黨籍則在臺北市和花蓮縣領先,僅中部的嘉義市目前仍“混沌不明”。如果選舉結果果真如此,就意味著國民黨將失去6個直轄市中的4個(臺北、臺中、臺南、高雄),16個一般縣市的8到9個(基隆、雲林、嘉義縣市、屏東、花蓮、宜蘭、澎湖),勢將重蹈1997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勝、國民黨慘敗的覆轍——國民黨首次在得票和席位上雙輸民進黨,是次選舉2年後臺灣首次實現政黨輪替。因此,已有人預測,“九合一”選舉必會對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産生“骨牌效應”,這對國民黨無疑是極大的警示。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