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振廣:林義雄禁食反核事件的反思

2014-05-15 10: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從4月22日中午開始禁食,力促馬當局停建核四,逼得核四停工封存。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政黨政治研究所所長李振廣在華廣網刊文説,林義雄綁架社會,要挾當局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對現有的政治體制機制的踐踏與破壞,也是對所謂“民主制度”的褻瀆。當今臺灣只要敢站出來,利用民眾的某些擔心和不安全感進行政治發動,發起者、組織者就有機會撈取到政治利益,真不知道這樣的臺灣會走向何方?

  全文內容如下: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從4月22日中午開始禁食,力促馬當局停建核四。8天后,4月30日他發表聲明指出,核四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他正式宣佈停止絕食。就像國民黨元老郝伯村所説,林義雄一個人喝了幾天開水,不吃飯,就把花了30年的時間、花了3千億經費、完成了99%的重大工程(核四),逼得停工封存了。這恐怕是臺灣政治中的一個奇跡。

  雖然林義雄宣佈停止禁食,一場風潮趨於平靜。然而,這一事件及其結果對臺灣社會的影響也許僅僅是一個開始。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臺灣的所謂“民主制度”已經被那些口口聲聲高喊著“民主”口號的人們踐踏之如蔽履。也就是打著“民主”的旗號行踐踏民主制度之事,將成為臺灣社會的常態。

  臺灣是有制度的。有選舉,有公投,機制相對健全。儘管有很多瑕疵,但在這些制度手段用盡之前,直接越過制度,林義雄把個人意志淩駕於社會多數人的利益之上,以個人生命為籌碼,綁架社會,要挾當局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本身就是對現有的政治體制機制的踐踏與破壞,也是對臺灣人口口聲聲宣揚的“民主制度”的一種鄙視和褻瀆。太陽花運動如此,林義雄的禁食反核四也是如此。這或許説明,臺灣不必須需要民主,只要林義雄這樣的人登高一呼,以死要挾,臺灣的重大政策或重大建設就會因此而轉彎,甚至歸零。此風一漲,以少數人的意志綁架多數人的利益,恐將成為未來臺灣政治運作的常態。

  從這一事件還可以看出,面對重大政治、經濟問題,臺灣社會冷靜、理性的討論空間越來越小,非理性情緒的蔓延正在滲透到臺灣社會的角角落落。

  臺灣核四電廠建設是在30年前就決定的一項涉及臺灣經濟、民生的重大決策。跌跌撞撞走到今天,花費數千億台幣,已經快要完工之際,因林義雄這次發動的反核運動而停建。更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林義雄及其反核運動,不去直接反對、逼停已經建成運作的核電站,卻要反對一個正在建設的、目前毫無危險的核四。這件事情的出現讓人不禁生出如些感慨:臺灣社會已經出現一種現象,即對於一些重大社會經濟問題,少數人內心深處對未來的莫名恐懼與不自信,在政治風頭上已經壓過了科學理性的論證和實際的需要,理性的聲音被壓制,最終産生一種情緒和激情戰勝理性,虛幻的安全需求打敗現實經濟理性的現象。缺少了一點科學、理性的思考,多了幾分沒有自信的擔心、恐懼和政治操作。這一非理性現象已經成為一些重大群體性事件的一個突出特徵。現在,臺灣當局提出要積極開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同樣也受到阻力,因為臺灣民眾現在態度是對所有輸電網路通通反對。可以看出,臺灣社會的非理性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心態。

  就林義雄的禁食反核行動本身而言,這是一次經過政治精算的活動,無論在時間、地點的選擇、議題的把握、還是禁食的力度、輿論操控、政治動員等方面,都可以説是一次不單純的政治行動。通過島內的太陽花運動和林義雄的禁食反核四運動,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在當今的臺灣只要敢於站出來,利用民眾的某些擔心和不安全感進行政治發動,只要敢於挑起大旗進行各種抗議,就不會空手而歸,發起者、組織者就有機會撈取到政治利益,包括且不限于在媒體上的出鏡率、知名度、政治追隨者、政治捐款以及未來的政治機會。

  馬英九及其團隊想為臺灣的現狀和未來負責,希望有所擔當,但卻被在野黨批得滿頭狗血,民調直線下降。太陽花的組織者們、林義雄們不僅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反而卻撈足了政治資本。

  真不知道這樣的臺灣會走向何方?(李振廣 作者係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政黨政治研究所所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