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平:香港研討會證明兩岸展開政治交往不可怕

2013-07-05 14: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積極推動的該會與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合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在香港成功舉辦,引起兩岸社會的熱烈反響。華廣網今日刊載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指出,謝在結束這趟研討會之旅後表示,自信積極跟對岸交換意見。可見,兩岸展開政治對話很平常,並不可怕,一切問題都可攤到桌面上討論,分歧才可以厘清,矛盾才可以解決。

  全文摘編如下:

  日前,由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積極推動的該會與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合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在香港成功舉辦,引起兩岸社會的熱烈反響。的確,這次研討會可圈可點,意義非同一般。

  充分肯定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性。謝長廷長期以來對發展兩岸關係高度重視,積極設法找到適合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論述,為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找尋一條出路,即便遭到基本教義派的政治圍剿和人身攻擊,也在所不惜。這次參加香港研討會,謝依然是一貫態度,高度肯定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指出發展兩岸關係的積極意義,主張以創新觀念和創新做法,擴大兩岸交流。謝長廷明確表示,到香港參加這次研討會,不是要推翻過去兩岸交流的成果,相反的,是肯定過去兩岸交流的一個重大成果——和平,期望在此基礎上,調整方向的“失衡”,提出創新的觀念和創新做法。謝長廷還表示,兩岸人民在文化血緣上有著長遠的同源關係,不可能選擇長期對立,雙方要發揮自身優點,證明兩岸可以多元共生,樹立解決差異、共生共贏的一個典範。謝長廷對待兩岸關係發展的這種積極態度是值得肯定的,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稱讚謝是一種“務實的態度”,認為兩岸確實存在許多差異,但要面對差異、了解差異、解決差異。如果民進黨能有謝長廷這種積極、務實心態,相信該黨和大陸的關係絕非是現在的狀況,謝在研討會中所説的“臺灣政黨功能及兩岸正常交流的失衡”現象也就不會存在。

  推動民進黨與大陸展開交流。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對這次研討會給予很高評價,稱會議“獨樹一幟、別開生面”,是近20多來第一次有這樣的研討會,也是5年來兩岸關係發展所影響及推動的産物。希望透過研討會,大家可以尋求共識或為尋求共識創造條件。孫副主任如此高的評價,主要是因為臺與會人員的民進黨身份背景。謝長廷推動舉辦的這次研討會,雖然還算不上完全的民共交流,謝長廷也明確表示自己不能代表民進黨,研討會是維新基金會辦的,似乎有意與民進黨撇清關係,避免去年“開展之旅”遭遇的反彈一幕重演。不過,誠如謝長廷所説,參加的“立委”和學者大部分是民進黨籍,而社會也期待民共交流,這樣才不會邊緣化,政黨政治才不會失去功能。所以,研討會又不能説與民進黨沒有關係,何況謝行前還專門向黨主席蘇貞昌報備,從一定程度上可説是得到默認。儘管研討會還稱不上民共間的正式黨際交流,但已經打開民共間對話的一扇窗口,為民進黨展開兩岸交流創造更多迴旋空間。參加會議的民進黨籍“立委”趙天麟表示,這次算不上正式的民共交流,但有實質意義,為未來民共交流暖身。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認為,民進黨與大陸如此的互動模式是好的,“交流就有意義,透過交流凸顯差異,更具有戰略意義。”“臺獨”色彩濃厚的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原本不看好這次研討會,去年對謝的“開展之旅”就曾表示質疑,後為研討會的務實所感動,讚揚謝長廷赴港交流參訪“真切務實”,調整幅度“非常巨大”。

  證明兩岸展開政治交往並不可怕。民進黨對兩岸的政治交流極其敏感,不僅自身排斥,對國民黨和臺當局在兩岸政治關係上的任何風吹草動也是風聲鶴唳,極盡干涉、反對之能事,使得兩岸間的政治對話和交流舉步維艱、遲遲無法開啟。而這次香港研討會則説明,兩岸展開政治交流接觸並不可怕。謝長廷在6月29日論壇開幕式上表示,目前兩岸的發展,在緩和兩岸緊張局勢上確實有階段性成果,但挑戰依然嚴峻,此次研討會的核心就是要在兩岸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後,探討如何更好的向前發展。應該説,謝對兩岸關係有著清醒的認識,在兩岸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後,兩岸關係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拐點,邁入敏感的政治深水區,新形勢下,要想繼續深化兩岸關係的發展,就必須碰觸敏感的政治議題,設法突破兩岸關係發展瓶頸、打破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無法開啟的僵局,才能使兩岸關係平穩向敏感深水區過渡。謝長廷認識到這一點,並在研討會中大膽地與大陸展開了政治對話,據報道,在分組討論中,觀點的碰撞,火花四射。謝在結束這趟研討會之旅後表示,自信積極跟對岸交換意見。可見,兩岸展開政治對話很平常,並不可怕,一切問題都可攤到桌面上討論,分歧才可以厘清,矛盾才可以解決,兩岸的和平協議才能簽訂、軍事互相機制才能建立,臺方關心的臺灣定位、國際活動空間等才有可能找到解決之道,兩岸關係才可能深化發展。(楊平: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