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中央對臺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2013-03-05 09: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新春之後,中央首次召開對臺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主持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華廣網3月4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講話內容,解讀中央對臺工作會議精神。

  全文內容如下:

  新春之後,也是十八大之後,中央首次召開對臺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主持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提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央對臺工作重點與方向,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努力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反對“臺獨”分裂圖謀,保持兩岸關係發展正確方向;二是加快ECFA的後續協商、加強兩岸産業和金融合作,支援幫助臺資企業發展,促進海西經濟區建設;三是進一步促進兩岸人員往來、深化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擴大兩岸基層交流;四是要著力提高兩岸交流的品質和效益,積極推進制度化建設項目;五是要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展開對話。

  第一點是政治與戰略層面的,即強調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實質上就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分裂活動與圖謀,這是中共一貫的、最重要的對臺政策與策略,目標是“保持兩岸關係發展正確方向”,防止兩岸關係發展只重視技術層面與工具層面的交流發展,而忽視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這是非常重要的。失去了這一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發展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

  第二點、第三點是對臺工作或兩岸關係發展方面的具體工作,主要包括ECFA的後續協商、兩岸産業與金融合作、人員往來與文化交流等,與臺灣當局主張的兩岸關係發展工作重點差別不大,也是海峽兩岸雙方最大的交集點,也是未來兩岸關係的重要基礎工作,需要海峽兩岸共同合作與努力,深化與推進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

  第四點頗有新意,強調“要著力提高兩岸交流的品質和效益”,這是中央首次明確提出這一概念與口號。近年來,兩岸關係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兩岸關係日益緊密,但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並沒有多大改善,對兩岸和平統一的認同沒有明顯增長,而所謂的“臺灣主體意識”持續高漲。同時兩岸交流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大陸惠臺政策與“讓利”未能落到實處、利益分配不均問題日益突出、大陸民眾赴臺旅遊的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等。如何才能提高兩岸交流的品質和效益?是未來兩岸需要深入探討與解決的重大課題。

  第五點則提出了如何突破兩岸政治問題的途徑,即“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展開對話”。在堅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原則的同時,過去一年多來大陸不斷呼籲“逐步破解政治難題”,主張開展政治對話。但臺灣當局對此較為消極,極力回避,不可否認大陸的呼籲確實給馬當局形成一定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俞正聲的這一表態則溫和得多,而且實際得多。這一表態,一方面顯示了大陸對兩岸政治問題的高度重視,延續大陸希望開展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的一貫主張,但同時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困難性、艱巨性,因此強調鼓勵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展開兩岸政治問題的對話,而不是急於“由經入政”。

  從本次對臺工作會議精神看,中央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在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既有成果基礎上,以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為基礎,以深化各領域兩岸交流與合作為主題,在繼續堅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原則的同時,要“穩中求進”,推進兩岸關係平穩、健康發展,並由學界與民間著手探討兩岸政治議題,為未來兩岸關係“由經入政”與“破解政治難題”累積與創造條件。(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