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唐永紅:2012年兩岸關係穩中有進 步入鞏固深化期

2013-01-08 09: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12月31日,由台灣網與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合作舉辦的“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評選活動正式啟動,將對2012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事件進行全面回顧。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在本網撰文表示,2012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階段的第一年。2012年的兩岸關係是平穩但不平凡的一年,呈現“先緊後松”的發展局面。兩岸在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與“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的思路的持續推動下,經受了臺灣“大選”的檢驗,穩中有進,不僅鞏固了政治共識,而且深化了合作交流;不僅在兩岸經濟合作交流制度化發展道路上繼續取得標誌性成果,而且就深化認同與互信的政治議題展開了兩岸政治對話,還開創了大陸與民進黨人士交流互動的新模式。此外,中共十八大報告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了新主張與新論述,為發展兩岸關係明確了方向和目標。

  全文內容如下:

“2012回眸與展望專家系列評”之一

 唐永紅:2012年兩岸關係穩中有進 步入鞏固深化期

  2012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階段的第一年。2012年的兩岸關係是平穩但不平凡的一年,呈現“先緊後松”的發展局面,發展中顯現互信脆弱、缺乏方向、方式歧義的隱憂,但在兩岸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與“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的思路的持續推動下,經受了臺灣“大選”的檢驗,穩中有進,不僅鞏固了政治共識,而且深化了合作交流;不僅在兩岸經濟合作交流制度化發展道路上繼續取得標誌性成果,而且就深化認同與互信的政治議題展開了兩岸政治對話,還開創了大陸與民進黨人士交流互動的新模式。此外,中共十八大報告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了新主張與新論述,為發展兩岸關係明確了方向和目標。

  一方面,2012年兩岸關係呈現了“先緊後松”的發展局面,發展中顯現互信脆弱、缺乏方向、方式歧義的隱憂。

  2012年開年就是臺灣“大選”在即,面對這場選舉,兩岸在臺灣“大選”前自然都十分謹言慎行。選後的兩個月左右,兩岸關係不僅未能如許多人士希望的可以憑藉通過了臺灣“大選”的考驗而進一步發展,兩岸當局反而在海西經濟區及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定位與角色問題上、在是否要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問題上爆發了爭議。直至3月22日“胡吳會”,兩岸才得以暫時擱置爭議。“胡吳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説,國共兩黨都應該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從民族整體和根本利益出發,深入思考和認真規劃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吳伯雄也希望兩岸增進互信,累積善意,深化合作,擴大交流,開拓兩岸關係新局面,並轉達了馬英九提出的“一國兩區”表述。但即便“胡吳會”後,兩岸互信也似乎並未有大的增進,如何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也似乎並未形成共識。旨在探討如何強化認同與互信、深化與鞏固兩岸和平發展成果的“臺北會談”,未能按原計劃如期舉行,不能説與此無關!

  直到2012年9月兩岸關係才因兩岸不斷的溝通以及應對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事件等因素的作用才“由緊轉松”。9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APEC會議期間,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胡錦濤就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闡述了三點看法:一要堅定不移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二要不斷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三要在世界格局變化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把握兩岸關係的前途。連戰回應強調,兩岸應持續堆積木擴大和建構兩岸和平大局,並建議由兩岸學界智庫召開和平論壇。9月10日,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激起兩岸及全球華人的共同保釣行動。至此,如何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等問題的爭議相對淡出。“臺北會談”也得以在12月10日至11日開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關於海西平潭定位與角色的爭議、“廣義的和平協議”的提出、“一國兩區”強調“中華民國”的論述、“臺北會談”的推遲,不僅表明目前兩岸政治互信脆弱,對如何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存在分歧,而且表明目前兩岸雙方對兩岸和平發展的未來可能缺乏共同的目標與方向。兩岸關係發展中要警惕臺灣當局“只經不政”的取向!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