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2012年是民進黨與大陸互動關係嬗變之年

2012-12-28 09: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2012年民進黨與大陸的關係。文章指出,儘管大陸與民進黨在諸多問題上的立場不同,甚至針鋒相對,但2012年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思變及與大陸互動關係嬗變的重要一年,在客觀上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全文摘編如下:

  2012年是民進黨的兩岸思維與兩岸政策出現大討論與大爭辯的一年,也是民進黨與大陸互動關係發生重要嬗變的一年。

  年初,民進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敗北,普遍認為關鍵是敗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也就是敗在兩岸政策主張。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民進黨開始重新檢討兩岸政策,重新思考兩岸問題,在發表的敗選報告中對此也有所陳述,正視大陸、正視兩岸關係也成為黨內新思維。新任黨主席蘇貞昌率先恢復了被民進黨廢除多年且已併入“國際事務部”的“中國事務部”,並由了解兩岸經貿事務的洪財隆出任“中國事務部”主委,顯示民進黨重新重視與審視兩岸問題。但“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組建、成立與人選過程並不順利,爭議較多,原本被看好的謝長廷並未能出任召集人,而由黨主席蘇貞昌兼任,這是黨內權力之爭造成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改革派推動黨內兩岸政策調整的進程。

  一年來,民進黨雖然開始重視兩岸問題,但由於馬當局“執政”困難重重,改革不順,民怨高漲,從而讓民進黨失去了調整兩岸政策的動力,認為不必調整極具爭議的兩岸政策主張,也不會影響其與國民黨的權力鬥爭,反而可能更有利內部的團結整合,有利民進黨的未來選舉。外界預計民進黨敗選後會積極大幅調整兩岸政策主張的期待落空,成為外界對民進黨、對蘇貞昌的最大失望所在。

  儘管民進黨沒有能夠積極調整兩岸政策主張,但兩岸議題仍然是民進黨無法回避與面對的問題,兩岸政策仍然在黨內引起一番大討論,出現改革派與保守派兩種不同的聲音與主張。以謝長廷為代表的改革派主張以“憲法共識”作為與大陸互動的政治基礎,以打破民進黨與大陸在“九二共識”問題上的對立僵局,強調雖不承認“九二共識”,但承認1992年兩岸發生的事件,承認“九二精神”。而且“憲法共識”含有“憲法一中”與“兩岸一中”思想,與“九二共識”有一定的政治連接。但謝長廷等改革派的理性主張,引起黨內當權派與保守派尤其是“激進臺獨勢力”的反對,未能成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新思維、新主張。

  2012年,民進黨與大陸的互動也有了新的進展與突破。年初,民進黨重要智囊羅致政、董立文等參加在雲南舉行的研討會,聽取大陸方面政策性談話,受到廣泛關注,也揭開了2012年民進黨與大陸互動的新篇章。10月份,民進黨最有影響的政治人物之一,前主席謝長廷,以維新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前來大陸訪問,引起海峽兩岸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年底,由臺灣統合學會、臺灣大學政治係等聯合主辦,在臺北召開“臺北會談: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研討會”,開啟了大陸與綠營互動的新模式。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亞夫參會,併發表講話;民進黨前“陸委會”副主任遊盈隆、陳明通、童振源等人與會,前“陸委會”主委及現任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到會致辭;孫亞夫與吳釗燮握手問候與合影,成為這次“臺北會談”的新亮點。

  儘管大陸與民進黨在諸多問題上的立場不同,甚至針鋒相對,但雙方在公開場所面對面的直接互動與公開討論,而且涉及許多敏感的重要政治議題,仍可視為2012年民進黨與大陸互動的新現象、新進展、新突破。可以説,2012年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思變及與大陸互動關係嬗變的重要一年,在客觀上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