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辛旗:“九二共識”寫入十八大報告有三大指標意義

2012-12-06 14: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11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臺灣廳舉行“九二共識”20週年座談會。作為“九二共識”達成過程的親歷者之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表示,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大上,“九二共識”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的文件中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對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大指標性意義 

  辛旗指出,今天我們紀念“九二共識”達成二十週年,最大的現實意義就是中國共産黨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報告中正式把它寫入其中。這一動作具有三個重要的標誌性意義。 

  第一,標誌著海峽兩岸關係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個中國”原則在政策方面的體現以及海峽兩岸的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人民維持目前和平發展新局面的基本條件。 

  第二,標誌著“九二共識”成為中國共産黨執行對臺方針政策的一個創新。大陸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之下,通過發展兩岸關係的“八項主張”以及“和平發展”思想等,成為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在對臺領域的重要體現。這其中一個基本的政策就是“九二共識”。 

  第三,標誌著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下,大陸對未來雙方政治安排方面有了新的思考。這個新的思考包括在國家尚未統一之前雙方的政治定位,怎樣通過“九二共識”這一共同的政治基礎,促使雙方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之上能夠尋找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最終達成中國的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管控分歧 聚同化異 

  當前,兩岸在解讀“九二共識”時存在一定的分歧。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近日在會見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時指出,兩岸要進一步發揮智慧。要在建立互信基礎上求同存異,管控分歧,進而逐步聚同化異,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干擾。未來兩岸如何才能“管控分歧”,聚同化異呢? 

  辛旗認為,兩岸關係的現狀是內戰遺留問題,是中華民族在國家尚未統一的情況下,共同認知追求統一目標的一種狀態。正因如此,目前兩岸的分歧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一些固有矛盾,比如説雙方的政治關係、臺灣的政治定位、談判所用的名稱以及雙方公權力機構互相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以及雙方法律體系之間處於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等等。這些分歧都要通過雙方的談判,特別是在“九二共識”這個共同政治基礎之上,通過談判一個一個地解決,一步一步地前進,一點一點地積累,這樣的話,隨著雙方共同認知的增強,就像王毅主任所説的,共同的政治智慧應該可以使雙方找到彼此的關切,照顧對方的關切,最後尋找出一個雙方能夠認同的解決辦法。

  擴大共識 增進互信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就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同時提到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和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外界對此非常關注。 

  辛旗認為,這表明中國共産黨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礎上探討未來走向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胸襟和政治抱負,這也是海峽兩岸中華民族共同追求的目標。這其中既飽含著有階段性推動的目標,同時也有終極的理想和追求。階段性目標就是通過和平發展逐步使雙方為統一積累一個基礎,並通過雙方的政治談判達成和平協議,通過不斷地過渡,最後達成統一的目標,而終極目標則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共産黨始終把推動祖國和平統一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新世紀新階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來源:海峽之聲網)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