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唐永紅:建立兩岸貨幣直接清算機制意義重大

2012-09-03 09: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8月31日,兩岸簽署了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MOU)。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唐永紅今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建立兩岸貨幣直接清算機制不僅將在宏觀層面有助於兩岸雙方經濟發展與調控,而且在微觀層面也有將助於兩岸企業的運作與發展,以及兩岸民眾消費與投資需求的滿足,意義重大。

  全文內容如下:

  8月31日,海峽兩岸終於簽署了長期以來備受各方關注的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MOU)。這標誌著建立兩岸貨幣直接清算機制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建立兩岸貨幣直接清算機制,不僅將在宏觀層面有助於兩岸雙方經濟發展與調控,而且在微觀層面也有將助於兩岸企業的運作與發展,以及兩岸民眾消費與投資需求的滿足。

  貨幣兌換與清算源於經濟交流與人員往來的需要。兩岸龐大而活躍的經濟交流與人員往來,必然內在地衍生出對兩岸貨幣兌換與清算的強烈需求,從而必然對兩岸貨幣兌換與清算合作産生巨大的推動力,並要求直接的、及時的貨幣兌換與清算。

  否則,在兩岸貨幣不能直接兌換與清算的情形下,兩岸經濟交流與人員往來以及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一方面不僅要承擔兩岸貨幣間接兌換與清算下的較高的貨幣兌換與清算成本,而且必然面臨第三方貨幣匯率波動的經濟風險甚至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還因兩岸貨幣無法直接且及時兌換與清算而面臨較大的不便性與較高的交易成本。

  此外,在兩岸貨幣不能完全直接兌換與清算的情況下,人民幣在臺灣供不應求也引起了不少的並發癥。首先是在兩岸衍生地下黑市交易,並滋生偽鈔等管理問題;其次,也是更為嚴重的問題,由於目前人民幣在臺灣供不應求,一旦流入臺灣就不會輕易流出,造成人民幣在臺灣逐漸累積,兩岸貨幣主管部門因此面臨貨幣資訊失真、無法確知貨幣基礎多寡等問題,這必然又會影響到兩岸貨幣主管部門的貨幣政策施行與監理能力。

  因此,建立直接的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成為亟待解決的議題。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特別提到要“推動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臺灣方面也表示了這一意願。事實上,在《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MOU)的基礎上,儘快建立兩岸貨幣直接清算機制,既是兩岸交流往來與經貿關係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兩岸雙方各自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需要,符合兩岸雙方各自的經濟利益。

  通常而言,貨幣清算的內容包括貨幣兌換、存放款、貿易結算與融資理財等業務。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旨在為兩岸雙方所持有的對方貨幣建立直接的、便捷的、合法的出處。也就是説,兩岸雙方需要協商並建立機制,以使兩岸貨幣能夠順利取得求償權,使各自的貨幣能夠及時、充裕、方便地供給對方。

  為此,兩岸需要在對方各自指定自己的清算銀行,分別處理人民幣或新台幣的拋補作業。在此基礎上,臺灣的銀行可以在臺灣的大陸清算銀行開立同業賬戶(以處理人民幣的拋補作業),從而可以經營人民幣存放款、兌換、匯款、結算與相關衍生性商品的業務;大陸的銀行可以在大陸的臺灣清算銀行開立同業賬戶(以處理新台幣的拋補作業),從而可以經營新台幣存放款、兌換、匯款、結算與相關衍生性商品的業務。 

  事實上,截至2012年7月,兩岸關於兩岸貨幣直接清算機制的基本架構的協商已達成共識。將可能作為大陸在臺灣的清算銀行的中國銀行臺北分行(2011年6月22日已正式對外營業)、將可能作為臺灣在大陸的清算銀行的臺灣銀行上海分行也分別於2012年6月27日、7月16日舉行開業儀式。這些為兩岸貨幣直接清算機制的啟動運作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