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逸儒:臺灣為何成了反面教材

2012-04-11 14: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刊出中國文化大學中山研究所教授蔡逸儒專文,文章説,4月6日臺灣《聯合報》頭版頭題,引述新加坡《聯合早報》及《海峽時報》5日的報導,説是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及人力部長尚達曼引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臺灣人過去十多年來平均名義增長有限,如果加入通貨膨脹因素,實質所得大幅減少。尚達曼指出,如果阻止外國人才進入,新加坡將重演臺灣故事,喪失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尚達曼的警語立刻在臺灣引起廣泛迴響,不但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社論專文分析,各報民意論壇、電視媒體的政論節目也多有討論,目的當然不在羞辱自己,而是想要找出問題,探討臺灣為何淪落成為其他國家的負面教材,亞洲四小龍之尾,想要化危機為轉機,甚至有人建議,臺灣當前最應該引進的人才就是尚達曼。    

  臺灣為何失去珍貴的20年  
   
  其實,在筆者看來,臺灣今日的處境可以説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和日本及南美國家一樣,臺灣已經失去了將近20年的寶貴時間(lost two decades)。  
   
  回顧過去,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嬰兒潮出生的臺灣民眾可以説是命不好、運好,出生時社會貧困,但等到這些人受完教育進入社會剛好碰到經濟起飛,只要有點本事,機會俯拾皆是。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可以説是命好、但運不好,出生時社會已經相當繁榮,沒有吃過任何苦頭,但進入社會時卻是機會不再,苦日子等在前頭。  
   
  月前,筆者在和美國長春藤名校的教授討論當前年青人的教育和就業問題時,兩人都同意,現在真是個困難的時代,且不説歐洲的問題嚴重,美國名校的畢業生同樣是畢業後找不到適當、有尊嚴的工作,欠了一大堆的就學貸款,若還想要買房子,那真的得要從中國唐朝就開始存錢才有可能。臺灣的情況同樣不遑多讓。  
   
  臺灣今日的處境除了不能引進高端人才之外,有部分是因為全球化的結果,有部分是臺當局産業政策、法令的不夠週全所致。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陳水扁的“積極管理”都讓臺灣付出慘痛的代價,浪費了時間和資源。臺灣現在的問題是餅已無法做大,貧窮世襲的可能已經出現,大家都得了紅眼症,於是情況更是每下愈況。  
   
  今日的臺灣遠遠落在新加坡、韓國、香港之後,臺灣“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臺灣上班族的實質薪資比13年前還要低,難怪民眾覺得痛苦。  

  過去,筆者常説,無恥的政客、無聊的媒體以及無能的當局,終於導致民眾無辜受害;今日筆者必須承認,臺灣部分民眾也不是那麼的無辜,可憐之人或有可恨之處。  

  臺灣應借鏡他人深自警惕  
   
  臺當局的大政方針、人口與教育和産業政策、朝野之間的政治鬥爭、公營企業的浪費與缺乏效率、大鍋飯心態,不當採購、探勘、人力配置等等當然都必須由上而下加以檢討,但臺灣許多民眾的仇富心態,動輒把能力較好而領取較高薪資的人都視為“肥貓”,人人喊打,凡事只享權利卻不盡義務的作法,同樣不敢讓人恭維。  
   
  從內到外,現在大家好像覺得天下人都對不起臺灣,一點點小成就就要貼上“臺灣之光”的封號,反映出臺灣自憐自艾的一面,而且“紅眼症”橫行,抱著看不得別人比自己更好的心態,再加上從來不用功、膚淺至極的臺灣媒體和名嘴,及只問立場、不講是非的政客,彼此交相指責,長期下來,終於造就了一個“理盲濫情”的臺灣社會。惡性迴圈、向下沉淪的現象已然出現。  
   
  日前因為美牛及禽流感處理略有瑕疵而“被罵到臭頭”的馬英九當局,目前又因為油、電、瓦斯先後上漲,學費、水費可能調整,面臨嚴厲的批評,由於通貨膨脹隱然即將發生,工薪階級在薪水不漲,其他全部上漲的情況下,不安全感已然漫延開來。大家都要抗議,有人更要示威,有些想法不是沒有道理,但有些做法則讓人不以為然。理性似乎成了奢侈品。  
   
  現在臺灣不少民眾對什麼都有意見,油電漲價固然不滿,都市更新拆毀民房更要抗議,學費想要漲價則絕不容忍,什麼事都要找個理由好讓臺當局賠償,好像大家最好坐在家裏不必工作,全民由當局全面照顧最好,管它錢從哪來。中鋼前董事長王鐘渝説,現在的社會是非不明,媒體誤導民眾,名嘴亂扯,而鴻海集團的郭臺銘及遠東集團的徐旭東也曾痛斥,某些臺灣民眾已被寵壞而不自知,這些觀點並非沒有根據。  
   
  中國古話説,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中國大陸這幾十年可觀的成就不過就是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罷了,而新加坡、韓國、香港的成功又何嘗不是如此?臺灣由當年的亞洲四小龍之首掉到今天的末段班,如果還不曉得深自警惕,再繼續因循茍且下去,政客再拿“愛臺灣”的大帽子壓人、騙人,大家未來的苦日子還在前頭。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