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文生:“特赦”扁成為民進黨進退兩難議題

2012-03-31 08: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特赦”陳水扁近來成為島內熱議的話題。華廣網30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的評論文章指出,陳水扁的“特赦”,已經成為讓民進黨進退兩難的議題。文章直言:綠營某些政治人物的目標也不在於達成救扁的最終目的。陳水扁已經成為綠營某些政治人物手中的一枚政治鬥爭的棋子,是否救扁的政治分歧已經從藍綠之爭轉向綠營內部的權力之爭。

  全文摘編如下:

  3月中旬,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表示:“民進黨應勇敢要求馬英九‘特赦’陳水扁”,臺灣作家黃越綏也披露陳水扁表示願意接受“特赦”,此後,泛綠陣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救扁聲潮”,或者要求無條件釋放陳水扁,或者要求予以陳水扁“保外就醫”的待遇,而比較集中的聲浪是要求“特赦”陳水扁。這一波“救扁大潮”是由深綠社團“南社”、“北社”等發起的,甚至要求民進黨“立委”連署支援,甚至通過“臺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美國國會議員遊説。要求“特赦”扁案的聲音雖然不小,但是看在大多數臺灣民眾的眼中,“這波救扁行動,烽火雖然燒得熾烈,高舉的卻不是讓人振奮的正義或公益的大旗,徒然讓人感到私心自用”。

  在是否支援“特赦”陳水扁的問題上,民進黨是矛盾的。陳水扁“特赦”的議題讓民進黨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兩難局面,“扁案”成為始終籠罩在民進黨身上的政治陰影。

  第一,民進黨多數人都清楚地意識到陳水扁是有罪的,應當受到懲罰,過度地支援扁將拖累民進黨染上不分黑白的形象。陳水扁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前的高調演出被認為是導致民進黨敗選的原因之一,而陳致中的落選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臺灣南部民眾對於扁家弊案的態度。因此,多數民進黨人只同意從人權、司法公正的角度聲援扁。

  第二,民進黨並不是全是“扁係”親信,有人與陳水扁保持距離,也有人幸災樂禍。目前民進黨內除了以“立委”陳唐山為代表的“一邊一國”連線全力挺扁、救扁,部分民進黨政治人物對於救扁並不積極,希望民進黨能與“扁案”切割。事實上,即使是深綠的“獨派”人士,也有部分人對於救扁不認同,認為“阿扁不堪折磨,表態求饒,願接受‘特赦’,這不只事關他個人選擇保命認罪,而且象徵臺灣意識被打垮”,因此,希望阿扁“成為臺灣意識的烈士”。

  第三,陳水扁能否獲得“特赦”或“保外就醫”,主導權並不在民進黨身上。“特赦”是馬英九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專有權力,而馬英九已經多次表示他沒有考慮“特赦”,而且陳水扁目前還有一些案件正在審理中;至於“保外就醫”,必須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由司法主管機關決定。在國民黨當局拒絕的情況下,民進黨只能狗吠火車,卻賠上了政黨形象。

  第四,民進黨目前正在就“反美牛”議題圍攻馬英九當局,由於“反美牛”議題高舉民眾健康的旗幟,民進黨認為民氣可用。然而,毫無效果的“特赦”議題突然插進來,打亂了民進黨自身的陣腳。

  是否力挺深綠社團發起的救扁行動,關係到民進黨的形象,也關係到民進黨內的權力鬥爭。民進黨前主席姚嘉文表示,“下一屆民進黨主席參選人應就是否支援釋放陳水扁相關議題表態”。雖然是否支援救扁行動不會是民進黨主席選舉的單一議題,但必然成為民進黨內權力鬥爭的重要議題。以“一邊一國”連線為核心的“扁係”勢力和深綠陣營也會利用救扁活動展開連署、遊行等宣傳造勢,趁機在黨內選舉中爭取擴大政治勢力。

  要求“特赦”陳水扁的行動顯然不可能成功。第一,“扁案”仍在審理,審理未定的案件顯然不存在“特赦”問題。否則,如果是無罪卻經由“特赦”豈不對扁不公。第二,陳水扁對於所涉案件並不認罪,既不道歉,也不悔罪。雖然是否“特赦”是馬英九的權力,但也不能不考慮被告的具體表現。第三,臺灣民意對於是否“特赦”陳水扁的立場是對立的,是存有分歧的,“特赦”陳水扁雖然迎合了深綠支援者的要求,必然引起藍陣大部分支援者的反感。相關民調顯示,31%的臺灣民眾支援“特赦”陳水扁,41%的臺灣民眾反對“特赦”陳水扁。因此,“特赦”的後續政治效應是馬英九必須權衡考慮的,這也是馬英九斷然拒絕“特赦”的主要原因。

  當然,綠營某些政治人物的目標也不在於達成救扁的最終目的。陳水扁已經成為綠營某些政治人物手中的一枚政治鬥爭的棋子,是否救扁的政治分歧已經從藍綠之爭轉向綠營內部的權力之爭。對於監獄中的陳水扁和無可奈何的扁家來説,只能抓住這根救命稻草,大力支援救扁勢力在民進黨內擴張地盤,否則,經過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失敗的民進黨真的有可能把獄中艱難度日的陳水扁遺忘了。(張文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副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