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民進黨主席選舉之怪象與迷思

2012-03-23 08: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敗選後,蔡英文辭去民進黨黨主席之位,由此,圍繞黨主席選舉,民進黨內部展開了新一輪的權力鬥爭。華廣網22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分析民進黨主席選舉的怪象與迷思。

  全文摘編如下:

  圍繞黨主席選舉,民進黨內部展開一場新的權力鬥爭。但黨主席選舉卻出現一種怪象:想參選黨主席者、甚至有可能當選者,卻遇到重重阻力,不願讓其當選;不願參選者,背後卻有一股政治勢力強力推薦,逼著參選。而且,在混亂不清的黨主席選舉中,似乎又找不到令外界期待的理想人選。

  兩次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敗北的蘇貞昌一直積極佈局,希望參選黨主席,為4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鋪路,但卻遇到黨內“反蘇”勢力的強烈阻撓,處處設置障礙,強調要“世代交替”、參選黨主席者不得參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或者延長黨主席任期到2014年“七合之一”選舉之後,若敗選負責下臺等等,就是針對蘇貞昌而來,就是不希望蘇貞昌參選黨主席,要參選也得承諾不角逐4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讓蘇貞昌陷於困境。不爭取黨主席選舉,就不可能再有角逐4年後“大位”的機會,宣告政治生命的終結;若積極參選黨主席,又面臨強大的阻力,讓蘇貞昌左右為難。權衡利弊之後,蘇還是有意參選,開始拜訪各方政治勢力,尤其是“密會”最大政敵謝長廷,企圖化敵為友,爭取諒解與支援,希望能夠順利參選黨主席。但蘇能否化解阻力、如願當選黨主席,形勢仍不明朗,依然存在變數。

  不願參選黨主席的高雄市長陳菊,卻成為“反蘇”勢力或蔡係勢力極力爭取的最大目標。為了卡蘇,蔡係或“反蘇”勢力通過多方努力,硬是讓沒有意願的陳菊接下代理黨主席一職,作為一種過渡性排,為接下來的政治佈局預做準備。顯然,“反蘇”和“蔡係”勢力不只希望陳菊當3個月的代理黨主席,而是企圖讓她能夠正式參選黨主席,徹底卡死蘇貞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之路”。儘管陳菊一直表示志在高雄市政,對參選黨主席沒有強烈意願。但在黨主席選舉前最後關頭,陳菊是否會在各種政治勢力尤其是“防蘇”、“反蘇”與蔡係勢力操縱下參選黨主席,仍有懸念,也增加了黨主席選舉的諸多變數。

  可以説,民進黨的黨主席選舉變為黨內各政治勢力的權力佈局與個人政治利益考慮,卻從不問誰最適合擔任黨主席,不問誰能夠帶領民進黨進行新的改革,不問誰能夠在民進黨敗選之後帶領民進黨走出“失敗主義”困境,不問誰能夠帶領民進黨面對大陸、面對“九二共識”這一主流民意的新局。這樣的黨主席選舉令人失望,讓選民失望。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