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名舟:兩岸民間交流見“微”知著

2011-12-21 09: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1年度漢字,“微”字獨佔鰲頭當選。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旅美學者王名舟的專論文章指出,“微”本身體現了草根性,赴臺個人遊、陸生登臺、以及ECFA早期收穫成果都展現了兩岸民間交流今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反映出的是一種企求平和、穩重、博大的心態;民眾渴望平安和幸福,表達安居樂業的訴求。

  文章摘編如下:

  不久前,海峽兩岸民間團體評選2011年度漢字,“微”字獨佔鰲頭當選。專家認為,“微”本身體現了草根性,例如微博也是本年度兩岸最熱門的網路交流方式。因此“微”字沉澱著民意,反映兩岸關係的新內涵。12月14日,國臺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楊毅説,選“微”字表明兩岸關係發展要從微小的事情做起,且應有兩岸普羅大眾共同參與並分享和平發展的紅利成果。 

  今年發生在兩岸微小百姓間的最大事情是什麼?筆者認為,開通大陸民眾個人遊臺灣、陸生登臺、以及ECFA早收清單成果,都與兩岸草根民眾密切相關,是兩岸交流的深入,既增加同胞感情,又帶來福祉。 

  6月28日大陸民眾赴臺個人遊正式開動,臺灣旅遊業者啟用微博招攬遊客,在網上首掀熱潮。據新華網報道,6月初,來自寶島的9個微博賬號分外引人注目,它們分別是:@個人遊臺灣、@臺灣自由行、@趣臺北、@新北甜甜圈、@大玩臺中、@愛高雄、@遊臺南、@苗栗玩透透和@瘋新竹。由於遊客未動,網上先熱,島內觀光資訊在大陸迅速傳播,造足聲勢,首批便吸引了290名來自北京、上海、廈門三地的旅客抵達臺灣參觀,使個人遊開張大吉。第二天,華夏經緯網以《自由行第一天 陸客興奮:一下飛機就愛上臺灣》為題,報道大陸游客熱愛臺灣,受到臺灣民眾殷勤接待的消息。 

  據發言人楊毅報告,統計到11月底的數字,“今年大陸游客赴臺旅遊總數已經達到了112.2萬人次,其中團隊遊是110萬人次,個人遊是2.2萬人次”。楊毅總結今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發展態勢是平穩和順利的,特別是進入11月份以後,遊客數量增加非常快。“據臺旅會的朋友告訴我,每天都超過5000人,態勢非常好”。 

  大陸民眾赴臺個人遊是兩岸草根民眾進行直接親密交流的方式之一。這一新的交流平臺既可以推動民間了解,消除文化差異;又可以增強感情,促進共同的民族認同感;還能夠擴大兩岸合作潛力,帶來更多經濟利益。這就是“微”字描述的兩岸交流的新形勢,達到了民間性、廣泛性、社會性、參與性與福利性並舉,對維持長期持久的兩岸和平發展大局意義重大。 

  “微”字除了可以描述大陸民眾個人遊臺灣是今年的一大熱點,大陸學子赴臺灣上大學也是亮點之一。 

  與開放赴臺個人遊相同,臺灣高校今年首次啟動招收大陸考生。大陸有六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高中生憑高考成績便可申請赴臺灣讀大學,包括本科與碩、博學位攻讀。這無疑是擴大兩岸基層民眾進行交流的又一件大事。曰,文化教育,民生議題,關聯千家,百年大計。報道説,今年9月開學時,共有1015名大陸本科生被錄取,另有碩、博士學生248名;錄取學生最多的學校依次為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應該説陸生赴臺今年起步還是不錯的,只要兩岸關係能夠保持和平發展的勢頭,教育交流便會深入和擴展。

  此外,今年是ECFA早期收穫計劃全面實施的開局之年,現在已屆年末,兩岸經貿交流收穫豐厚已經呈現。ECFA早期收穫內容與兩岸草根民眾利益息息相關,臺灣水果在大陸暢銷的新聞報道,歷來就層出不窮,使臺灣南部農民受益匪淺。楊毅在新聞發佈會上還宣佈,大陸從即日起開放臺灣鮮梨進口,使臺灣水果準入大陸市場已達23項。楊毅説,ECFA的實施剛開了個頭,好戲、重頭戲還在後頭。等到ECFA全面實施,進一步擴大産品降稅範圍和開放更多服務部門的潛力將非常巨大。 

  以上所列舉的三項兩岸民間交流的例子──赴臺個人遊、陸生登臺、以及ECFA早期收穫成果,都是2011年的開局之作,都潛藏巨大的發展前景,可以見“微”知著。可以理解,當兩岸民眾將“微”評選為今年年度漢字之時,他們對兩岸交流的前景抱有多麼殷切的期望。正所謂升斗小民,微言大義,反映出的是一種企求平和、穩重、博大的心態;民眾渴望平安和幸福,表達安居樂業的訴求。(王名舟,旅美學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