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英明:勾畫情感地圖 深化兩岸雙向交流

2011-04-19 08:33:00
來源:
字號

  隨著兩岸民眾文化雙向交流的不斷深化,兩岸關係也隨之更加情感化。臺灣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李英明今日在臺灣《聯合報》發表文章指出,情感因素一直是兩岸關係的前沿,如果不重視情感因素在兩岸關係中的重要性,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兩岸關係的發展脈動。希望在勾畫兩岸關係的情感地圖時,能夠見到更多的“希望”。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行可望于端午節前後成行,一般預估今年大陸游客赴臺觀光人士將會突破兩百萬人次。兩岸民眾的雙向交流,將會不斷深化。而兩岸民眾之間在地理休閒意義上自由的移動,實際上也標誌著文化價值意義上的情感的自由流動。

  兩岸民眾交流的自由化和深化,將會使兩岸關係比之前更加情感化,其中包括積極的情感;如好奇、傾聽、理解、抱負及對自我表達的渴望等。

  兩岸關係充斥著情感因素。情感因素一直是兩岸關係的前沿。這兩年多來,兩岸共同簽署了15項協議和一項聲明,希望能夠為兩岸關係提供框架,並控制、調節和組織兩岸的情感因素。

  如果不重視情感因素在兩岸關係中的重要性,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兩岸關係的發展脈動。情感因素相對於兩岸關係,既有積極效應,也有負面效應。而兩岸關係是充滿情感的生態或情境,在其中的人,無論是男是女,是“王公將相”,抑或是販夫走卒,經常都為情感所驅動,而這些情感驅動,不斷在塑造或改變兩岸關係的歷史。

  兩岸民眾雙向交流更加深化,將促進情感因素的擴大,“我們是誰”這樣涉及個人身份認同的素樸問題,將會浮現成為兩岸關係的主旋律,意識型態將會被重新追尋身份的素樸感情所取代。

  少量的恐懼,對於生存是必須的,少劑量的羞辱也能刺激人們做得更好,但塑造毫無希望的屈辱和過多的恐懼,對兩岸關係都會構成極大的危險,導致兩岸關係的不穩定和緊張。而兩岸間包括ECFA在內的協議和合作框架的建立,則表示兩岸對未來有著正在增長的希望,這是大陸和臺灣自信的表現。我們希望在勾劃兩岸關係的情感地圖時,能夠見到“希望”所佔的比例愈來愈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