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潘錫堂:李登輝其實想裂解國、民兩黨

2011-01-12 10:11:00
來源:
字號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今天在臺海網上發文表示,李登輝日前指出,他思考的“第三勢力”,除了吸納非國、民兩黨人士之外,還得從這兩大黨去尋找。表面上看,李登輝籌組“第三勢力”是想要促使臺灣民主化快一點,事實上,他更企圖讓“第三勢力”可以承續“李登輝路線”。潘錫堂指出,“李登輝路線”,在主導國民黨時,毀了國民黨;繼而又借“臺獨”挾持民進黨,最終也想毀了民進黨。欲裂解國、民兩黨組合而成的“第三勢力”,能經受臺灣民意的檢驗嗎?

  

  全文摘編如下: 

  李登輝籌組 “第三勢力”的構想醞釀已久。他曾任國民黨主席及臺灣地區領導人長達13年,並在後半期的7年搞“明統暗獨”、“假統真獨”,逐漸與國民黨的中心思想與中道的政策路線漸行漸遠。2000年民進黨勝選而上臺主政,李登輝因國民黨敗選而被迫辭去黨主席後,便肆無忌憚地在理念與路線上與陳水扁當局合流,甚至組“臺聯黨”與民進黨形成“小綠”與“大綠”的結盟關係,縱橫捭闔臺灣政壇若干年,一直到2004年陳水扁第二個任期後半段,才因權力利益的糾葛而致若即若離。

  事實上,李登輝根本是一名政治上的機會主義者。他常會因現實權力的需要,一下子即把秉持許久的所謂“中心思想”給推翻掉了,或改變説詞“顛三倒四”。例如:他批評國民黨“傾中”,反對兩岸簽署ECFA,又倡議 “棄馬保臺”,否定馬英九;他一方面説蔡英文很優秀,並在五市選舉期間幫新北市長候選人蔡英文站臺,另一方面又批評蔡“要當‘總統’的話,太年輕了,時機還嫌早了點,難保不會重蹈陳水扁的覆轍”。可見,李登輝對國、民兩黨都不滿意。他在乎的只是“李登輝路線”存亡絕續的現實問題,以及他是否仍然可以從中主導的問題。

  “李登輝路線”指的是他主政期間,進行到一半的諸如 “教育改革”、“司法改革”、“臺灣意識”的問題。他不希望“半途而廢”,而是期盼有某股政治勢力可以承續其路線,以便完成他的“未竟之業”,他對此始終耿耿於懷、無法遺忘。

  問題在於,李登輝現在謀求的“第三勢力”是否符合臺灣的主流民意?李登輝所謂的批評馬當局“傾中”之説,顯然與臺灣的主流民意背道而馳,民調已顯示,去年馬當局十大政策中,ECFA獲得最被認可的第一名。同樣,李登輝批評蔡英文“要當‘總統’的話,時機尚早,可能重蹈陳水扁覆轍”,可能是指蔡跟著陳水扁走“新中間路線”,根本不會成功。由此可見,李登輝理想中的“第三勢力”,應該是要把他“未竟之業”繼續貫徹下去、達成目標。這樣的“第三勢力”不論是用什麼名稱,李登輝必然是其精神領導人,也是實權領導人。

  可是,所謂的“李登輝路線”,在主導國民黨時,毀了國民黨;繼而又借“臺獨”挾持民進黨,最終也想毀了民進黨。欲裂解國、民兩黨組合而成的“第三勢力”,能經受臺灣民意的檢驗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