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許文彬:兩岸人民“見面三分情” 應好好把握

2009-04-02 15:35:00
來源:
字號

  全國臺聯組團一行23人由創會會長林麗韞女士率領,將於4月3日來臺參訪。此團是由在北京的臺籍本土耆宿組成,團員本身或其上代先祖早期自臺灣前往大陸定居,或由於複雜歷史因素,隔海相望,離鄉有約一甲子之久者。而今能在清明時節回到寶島故鄉尋根謁祖,體會中華文化在臺灣的紮根與發揚,觀察臺灣社會,有利於增進相互理解。值茲臺海情勢新局開展,具有春燕飛來的象徵意義。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千載傳咏,斯情斯景,可謂古今相通。誠如原籍臺灣彰化的張克輝先生在《我的兩岸情》一書中所寫:“我來自臺灣海峽的東岸,臺灣有我童年的夢幻、青年的憧憬,有親人的盼望。我來到臺灣海峽的西岸,大陸有我所追求的理想、熱愛的事業,有同甘共苦的人民。我愛臺灣,我愛大陸。”由此可以見證,臺海兩岸牽係著血緣的、文化的精神紐帶,人們理當常來常往,相扶相攜,共創雙贏。

  咱們華人社會有句話説:“見面三分情”。海峽兩岸相隔六十載漫長歲月,大陸方面領導階層的跨海來訪,已非停留在空中放話階段。如何站在歷史的視野高度“相逢一笑泯恩仇”,值得兩岸有識之士共同推動。尤其是在交通便利的條件下,目前已開放直航,地理的障礙已經排除,剩下的也許只是心理的隔閡而已。

  早在多年前,大陸方面就曾向臺灣本土政治人物招手,表示“廣大民進黨成員與極少數頑固的‘臺獨’分子是有區別的,我們歡迎他們以適當身份前來參觀訪問,增進了解”。其後,也確實有民進黨人士以學術文化交流的名義前往大陸參訪,對於雙方的溝通了解,應該具有良性的作用。

 

  當此世界金融海嘯洶湧之際,兩岸人民禍福休戚與共,正該發揮同為華夏兒女的情誼,本著同舟共濟的信念共渡難關。至於特殊歷史情境所遺留的問題,若能有彼此互訪、“見面三分情”的機會都應好好把握。相信假以時日,終有圓滿解決的一天。(作者許文彬,臺灣律師)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