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家泉:今年春節氣氛濃

2009-02-03 11:11:00
來源:
字號

  香港中評網今天發表李家泉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春節雜談(之一)

  (—) 春節話春聯

  春聯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古老傳統文化,文字簡練,語言工整,含義很深,頗受人民喜愛。我也是春聯愛好者之一。“爆竹聲聲辭舊歲,紅梅朵朵迎新春”,這幾乎是許多人家都喜歡張貼的一副春聯,我也很喜歡。春聯不僅是一種刻畫、描繪和紓情之作,而且也常常是一種表達心境、感情和願景之作。我是研究臺灣的,在兩岸關係上,我很喜歡的有以下幾副對聯:

  河山鋪滿三春錦,香港明珠欣入抱,
  海峽連緊兩岸情。臺灣寶島望在懷。

  春風終解千層雪,春傳寶島思親切,
  海水猶聯兩岸心。日暖神州待燕歸。

  這幾副對聯,不僅描繪出了人們的心情,也都充滿了同胞之愛和同胞之情,表達了自己對於未來的熱望和期待。讓人高興的是,如今這個熱望和期待,已正在實現之中。

  今年是牛年,人們通過一副副春聯,表達了對於牛年的讚美、歌頌和期待,以下幾副對聯就是例子:

  牛開豐稔景,牽牛花報喜,
  燕舞艷陽天。布穀鳥催春。
  春到人間新燕舞,誠心樂作人間事,
  喜盈門第鐵牛忙。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一類的春聯,通俗易懂,讀之上口,思之有味,但太多了,不再一一列舉。

  (二)今年春節氣氛濃

  今年雖然有金融海嘯,對經濟形勢不無負面影響,然就兩岸關係來説,今年的春節氣氛卻比去年濃多了。

  去年春節,正是陳水扁當局大搞“去中國化”、大搞“入聯公投” 之時,不僅島內鬧得烏煙瘴氣,族群對立,人際關係緊張,兩岸上空也是烏雲蔽日,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大陸還曾將上年列為“高危年” 。如今呢,主張“臺獨” 的民進黨和陳水扁已下臺,而反對“臺獨”、承認“九二共識” 的國民黨和馬英九上臺了,兩岸關係頓覺緩和,“島內和諧、兩岸和解、臺海和平” 的氛圍也升高了。今年春節,最引人注目的,不僅是大陸的熊貓團團和圓圓已經在臺北公園亮相,而且數達萬人的大陸旅遊團也已在臺灣各地遊覽,頗受各地歡迎。這都是前所未有的。

  自去年五月以來,兩岸關係出現了重大的積極變化。臺灣的海基會和大陸的海協會已恢復功能,繼在大陸的第一次“陳江會” 後,又有在臺灣的第二次“陳江會”, 先後達成包括“三通”在內的六項協議。不久前,中國大陸在既有數十項惠臺措施的基礎上,又推出十項惠臺措施。兩岸兩會還將繼續接觸對話,例如推動經濟合作機制,共抗國際金融風暴;其他如政治互信機制,軍事互信機制,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等,也都在醞釀和探討之中。

  好啊,臺灣海峽完全有希望避免戰爭,成為永久的和平海峽,以為後世子孫謀求長治久安之道。

  春節雜談(之二)

  ﹙一﹚“臺獨” 不是“搖錢樹”

  今年春節,還有一項更引人注意的事,那就是臺灣前領導人陳水扁沒有能和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而是單身一人被關在臺北大牢裏過年,這自然是咎由自取。他是因為“臺獨” 而被關?當然不是,他曾就“臺獨” 一事抱怨説“別人做不到,我也做不到”。連早在1994年就曾向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吐露“臺獨”心聲的李登輝,近年也不止一次地表示“臺獨”是“ 假議題”。 問題是,既然知道做不到,是“假議題”, 陳水扁為什麼卻偏偏大嚷大叫,説要“正名”,要“制憲”、要“獨立建國” 呢?陳水扁已經被關進大牢了,對此不但不收斂,卻反而更加發瘋式地狂叫。他在牢裏寫的、已徑出版的《臺灣的十字架》就還在大壤大叫要“獨立建國”。然而,他主政八年,曾經權傾一時,為什麼不進行、不宣佈“獨立建國” ,卻偏在身處逆境以至身陷大牢時才又一而再地狂叫“獨立建國”呢?這顯然只是一種現象或假像,真正的目的不在這裡。

  秘密終於被事實揭穿了,原來所謂“臺獨”、所謂“臺獨建國”, 不過是掩護其貪污洗錢的遮羞布和擋箭牌。不僅陳水扁自己把A來的錢,把海外的洗錢都説成是“政治獻金”和“建國基金”, 連他女兒陳幸妤也都公開站出來為其父親辯護説:“難道搞臺獨不需要花錢嗎?”陳水扁周圍的親信,一部分是在政治上撈到了好處,得到了官位;一部分是在經濟上撈到了好處,得到了錢財。難怪其中有些人競成了陳的“死忠派”,視鐵證、贓證、罪證于不顧而誓死效忠陳氏。陳水扁之所以至今還在聲嘶力竭,喊要“獨立建國”,無非是要動員他們繼續為自己“效忠”。他故意暴光的所謂“第三次當選” 臺灣領導人的美夢,也是為了讓他們對自己繼續抱有某種“幻想”。

  陳水扁被揭發出來的贓錢已不是千萬、幾千萬、也不是一億、兩億、而是十幾億、幾十億、以至更多的新台幣。原來“臺獨” 競被他當成“搖錢樹”! 何其荒唐可笑?!

  ﹙二﹚大陸新娘喜迎新

  由於陳水扁當局大鬧“臺獨”的需要,由於他反中國大陸、大搞“去中國化”,而殃及嫁至臺灣的大陸新娘。臺灣現有26萬多大陸新娘,在法律上備受岐視,成為當地的“二等公民” 甚至是“二等半公民”。

  她們的被岐視是十分明顯的。例如,要取得當地的戶籍,即使是外籍配偶(亦稱“二等公民”)也只須“經歷三年的‘依親居留’以及一年的‘連續居留’即可取得”; 而大陸配偶(多被稱“二等半公民”),則須“經歷為期兩年的‘團聚停留’,四年的‘依親居留’,接續兩年的‘長期居留’,始可取得”。前者四年,後者八年。在“工作權” 方面,外藉配偶“通常抵臺十五天后,擁有居留證隨即就有完整的工作權”; 而大陸配偶在取得戶籍後,“即抵臺八年,始擁有完整工作權”。 香港《亞洲週刊》哀嘆説:“這二十年來,多少大陸的女性被困在臺灣社會的歧視陰影中” ,“僅僅是因為她們的身份標竿,就要被當成‘二等公民’或‘二等半公民’”,從而“沒有基本的人權保障”,該刊還説,“在綠營統治期間,‘去中國化’最厲害的時候,她們背負著‘中國人’的身份,甚至被懷疑是大陸對臺的‘第五縱隊’…… 成為‘被鞭打的孩子’(西方語)”。她們真是受盡歧視與欺淩啊!

  隨著陳水扁和民進黨的下臺,兩岸關係出現緩和與改善跡象,大陸新娘在臺灣所蒙受的種種不幸,已被注意並提上議事日程了,臺灣新執政當局正擬通過“修法、立法”來逐步解決這個問題。《亞洲週刊》發表文章説:大陸在臺灣新娘“是一朵又一朵壓不扁的玫瑰!”她們很多人現在也組織起來了,“不再是一個被污名化的名字”,她們正與兩岸人民一道,“呼喚一個更和諧和更開放的兩岸關係”!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