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唐荒:臺語羅馬拼音 臺教育部門最後一場宣傳秀

2008-04-08 09:51: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臺灣的“教育部”在最後的看守期間仍舊不閒著,繼續推動了一項看似重要的語文政策,規定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要以羅馬拼音學習讀寫閩南語。除此之外“教育部”還有一套閩南語拼音系統叫“臺語通用拼音”,主要是以“國語注音字母”為主,再加上幾個閩南語獨有的發音符號。據説“臺語通用拼音”已經通過教學現場測驗,以此教閩南語沒什麼障礙,但是“臺灣閩南語羅馬字”(臺羅)拼音系統尚未通過教學現場考驗,為什麼要急忙推出來,很令人不解。

  社會上的反彈很大,特別是學生家長,一致呼籲饒了孩子們吧!小小年紀要學三種拼音系統:英語拼音、國語注音符號再加上“臺羅”,將不勝負荷。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學習閩南語固然是為了恢復所謂的母語(客家人、少數民族並不認同),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閩南語只是一種方言,以後在社會上的應用有限,閩南語有音無字或字形不統一的問題,至今無人下苦工夫研究解決,恢復古音古字。小朋友們從“臺羅”學會了比較準確的發音,下一步又是什麼?臺灣只要有更多的人能以閩南語寒喧應酬就夠了嗎?當今閩南語教學的師資嚴重缺乏,社會上的需求也不大,有大學新設立了“臺灣文學系”,因為係所評監及招生不足,又悄悄廢除。有語言專家指出,閩南語腔調和發音細微部份各不相同,究竟要以何地的口音為標準,至今尚未有定論。“教育部”既然已經發佈了“臺語通用拼音”方案,而且有95%的教師選擇“臺通”,88%的教師主張“教育部”只用“臺通”拼音,以此為學習標準,但“教育部”又公佈了一套“臺羅”,完全在自亂陣腳。“教育部”在臨下臺之前,荒腔走板推出一套尚未成熟的閩南語羅馬拼音方案,宣佈要付諸實施,但顯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也未見到有配套措施,只是一場宣傳作秀,表演過後就交差,具體落實的可能性不高。

  這個舉動的背後有它的政治意涵,早期的“獨立運動”起自臺南長老教會,一批牧師勤習外國傳教士的羅馬拼音系統,使有音缺字的閩南古語有了另一種書寫形式,使得他們在傳福音時語言流暢,演説變得有説服力。臺南長老會一直是“臺獨基本教義派”的主力,他們從羅馬拼音學習閩南語的經驗中得到自信,認為以這一套來推行“臺語”,短期內就達到大多數臺灣人都可以講“臺語”,用羅馬拼音把口中的言語寫下來,剎那間每一句“臺語”就有音有字,成為一種新的拼音文字,臺灣就立刻成為與中國大陸在語言文字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文化和國家了,為臺灣的“獨立建國”締造了另一個有利的條件。他們認為這個想法實行起來也有例可援,就比照早年“國民政府”在臺灣的推行國語,小學課程中設定注音符號教學,從正確發音入手,不用多久被日本人統治了半世紀之久的臺灣人,只要受過正規教育,個個都能讀、寫、講國語。

  扁政權時代的“教育部”受到極大的壓力,八年下來連一套閩南語羅馬拼音方案都沒出現,實在沒法子向臺南長老教會的諸長老交待。任期只剩下四十多天,趕快草草了事,於是羅馬拼音學閩南語的方案出爐了,以後若不能付諸實行,是因為繼任當局心存大中國主義。

  但是即便今後臺灣永遠是民進黨執政,以政令強迫人民學習閩南語,以致于閩南語終將成為臺灣的官方語言,恐怕還是沒有這個可能。推行“國語”在臺灣有卓越的成就,國民政府以政令雷厲風行,成績不錯。但是縱使當時有人以族群分裂意識來阻撓,“國語”的推行還是無法阻攔的。重要的因素是“國語”數百年來在中國已成型,成熟,而且流行,稱之為“官話”,它早已發展成為一種完善的語文,而閩南語開發恢復之路還很長。諸位長老們求“獨”心切,但是這和傳福音不一樣,在講臺上説流利的閩南話,不等於它可以用來做“國語”。

  (作者唐荒 為臺灣資深政論家)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