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潘錫堂:拒“公投”臺灣人民理性處理兩岸關係

2008-03-31 14:31: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馬英九以221萬的領先差距及58.5%的超高得票率贏得“322”選舉,而與“322”大選綁在一起的入聯、返聯“公投”,雙雙以不到三成六的投票率遭到否決。

  回顧四年來,臺灣一共實施了三次“公投”,總計投票率分別為四成五、二成六、三成六。其中陳水扁當局為了操弄民粹及透過綁選舉用以衝高得票率,所提出的“兩岸協商”、“軍購”、“討黨産”與“入聯”等四項“公投”,以及國民黨為了反制扁當局所提出的“反貪腐”與“返聯”等二項“公投”,均全軍覆沒,慘遭否決。

  民進黨主導的三次“公投”,其目的的形式上説是體現民意,其實意在政治鬥爭,亦即:對內先獨攬“公投”在手上,再把四年前起先反對“公投”的國民黨打成反民主,甚至把跟進“公投”的國民黨批為“拿香跟著拜”;對外則運用“公投”作為向大陸嗆聲表態進而伺機邁向“臺灣前途自決”之最佳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入、返聯“公投”未能過關的原因,除了美國與大陸緊盯臺灣的動向之外,另外還有四個因素:

  一、由於民進黨在“立委”選舉所綁的“討黨産公投”並未過關,頓時使得謝陣營失去“打馬”的利器,因此推動“入聯公投”的力道也相對弱化;

  二、由於謝陣營考量到“立委”選舉結果,“公投”綁“立委”選舉收效未彰、無助於拉抬選情,因此謝長廷並不迷信綁大選的“公投牌”的“吸票威力”,反而認為將“公投”牌暫擱一邊有助與扁作“局部切割”,有利吸納中間選民的認同支援;

  三、從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楊樹棣選前會晤謝長廷,可見美方一定私下不斷向謝施壓,謝才會説,不會以“入聯公投”結果作為法理“臺獨”的基礎,由此可見一斑;

  四、形式上國民黨“312”中常會決議“拒領入聯公投、支援返聯公投、理解並尊重拒領兩項公投”,實際上選前數日國民黨透過黨務系統全面下達拒領兩項“公投”之指令,更是促成兩項“公投”未能過關的主因之一。

  總之,儘管陳水扁為了炒熱“公投”並衝高投票率,在選前一段時間“機關算盡式”呼籲選民領投兩項“公投”票,但兩項“公投”仍然沒有過關,只不過比“立委”選舉綁“公投”時的“公投”投票率增加不到10%,可見臺灣民眾不會被陳水扁的“公投”花招所迷惑。此次“入聯公投”共有588萬張有效票,和謝蘇配的得票數544萬非常接近,可見陳水扁運用“公投綁大選”之伎倆為謝蘇配催票之效力非常有限。

  尤有進者,兩項“公投”均遭否決,意味著臺灣人民選擇用理性穩健方法來處理兩岸關係,同時對扁當局一再操弄兩岸危機換取選舉籌碼,明確表達強烈的唾棄。

  (作者是臺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