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熱議“小確幸”:是小資還是集體焦慮?

時間:2014-06-07 14:29   來源:台灣網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在研討會上發言。

  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6月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在研討會上發言。(台灣網 張潔 攝)

  台灣網6月7日北京消息 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7日在北京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共5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並進行熱烈討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針對臺灣反服貿學運及其影響進行發言。他結合自己在臺灣親身經歷,談論臺灣當下流行詞語“小確幸”,風趣發言引得兩岸學者熱烈討論。

  不知從何時開始,臺灣流行起“小確幸”。“小確幸”一詞普遍意義是指只要用心體會,就能隨處感受身邊“微小但確切的幸福”。小確幸好不好,要不要追求小確幸,也一度引來島內媒體的探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在臺灣了解“小確幸”一詞之後,認為它某種程度上和大陸所謂的追求小資情調有相似之處。他説,小確幸在臺灣民眾中極受歡迎,在大陸也有一定市場,這是可以理解的。

  郭震遠指出,臺灣目前正在出現小確幸的政治化。標榜脫離政治,但實際上是在政治化。他説:“之前臺灣歌手陳升的言論就是具體表現。”

  臺灣成功大學政治係暨政經所副教授黃清賢也針對小確幸發表看法。他認為,“小確幸”一詞表達了民眾在現階段集體焦慮、集體悲觀環境下,所要尋求的這種小小的幸福感。黃清賢教授還指出,不希望當下這種悲觀的氛圍影響兩岸關係發展,所以要用審慎樂觀的態度,看看反服貿學運之後兩岸關係怎麼走。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來自海峽兩岸共5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針對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發展進行熱烈討論。(台灣網記者 張潔)

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6月7日在北京舉行。

  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6月7日在北京舉行。(台灣網 張潔 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