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平:臺灣電影不能沒有大陸市場

時間:2009-12-03 08:14   來源:台灣網

  今年的大陸電影黃金檔期即將登場,3部分別由大陸、香港、臺灣製作的大戲將首度一決勝負,這對於執導上百部電影的導演朱延平來説,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朱延平在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強調,就算“刺陵”這部戲票房不如其他兩部,光是臺灣這次在黃金檔期中沒有缺席,“都算我贏!”  

  今年由他主導的“刺陵”由周傑倫、林志玲主演,將和大陸導演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及香港導演陳可辛的“十月圍城”一起上映。談到這部片的上映讓他相當興奮,倒不是主角找的是港臺三地的巨星,而是這次臺灣終於趕上大陸電影的黃金檔期。不過,這還是因為臺灣拿到大陸的資金壯大自己,才能拍出成本台幣1億的電影,也才能和大陸、香港兩地交戰。

  他指出,大陸市場對臺灣電影來説太重要了,臺灣電影如果失去大陸市場,等於也沒有了亞洲的地位。過去這些年來,臺灣電影在亞洲已經被邊緣化,因為都在拍新台幣1、2千萬元成本的電影,而且都是在臺灣自己爽,因為拍得太便宜、太不專業,等於可以説臺灣根本沒有了電影工業。 

  朱延平分析,因為大陸崛起所帶出來的電影人口,成為臺灣電影可以延續甚至重回亞洲地位的希望。大陸的電影事業現在更是方興未艾,臺灣運氣更好的是,馬當局上臺後,也鼓勵兩岸進行文化交流,大陸方面也歡迎臺灣。兩岸説著相同的語言,讓臺灣很容易進入這塊市場,因為兩岸血脈相連,更沒有溝通障礙。

  面對大陸這麼大的市場,有人質疑臺灣電影會不會給吃了?他説,有這樣質疑的人絕對是個外行人,他舉例指出,前年代董座邱復生曾經百分百投資張藝謀的兩部戲“活著”及“大紅燈籠高高挂”,這兩部戲外界視為張藝謀的戲,沒人説是這兩部戲是臺灣電影,臺灣的資金沒有把大陸吃了啊!

  他強調,就他來看,不論資金哪來,畢竟觀眾看電影的感受最主觀,觀眾從來不會問這資金哪來?

  比較大陸、臺灣、香港三地的電影,他指出,臺灣在時裝劇上特別受到大陸、香港兩地的青睞,可能是因為環境背景不同,和他同輩的導演張藝謀在年輕時代歷經文革,所以在拍古裝和鄉村戲上相當傳神,而他從小是看漫畫、卡通長大,臺灣在創意上總讓大陸、香港兩地特別喜歡,特別是臺灣還有流行歌包裝,總會在內地造成轟動,至於香港的商業電影也確實值得兩地學習。

  儘管臺灣的優勢不錯,他坦言,臺灣的演員因為缺少演出的機會,確實差了大陸演員一大截,他指出,北京電影學院培養演員確實有一套,像是今年拿下金馬獎的最佳女演員李冰冰,演過的戲超過十多部,這演技一直磨練下來,臺灣的演員哪比得過?不過,只要臺灣的電影業起得來,演出的機會多了,假以時日臺灣演員也一定可以大放異彩。

  過去十多年來,特別是陳水扁執政8年讓臺灣有很多的錯誤觀念,認為到大陸就是不愛臺灣,讓臺灣電影慢慢在亞洲被邊緣化,受到導演李行的感召,他接下兩岸電影交流的棒子,決定好好為兩岸電影交流工作盡最大的心力,也期待有那麼一天,把美國電影給打倒,和好萊塢好好抗衡一番。

 

相關連結:

 

  朱延平,1950年生,臺灣東吳大學外交係畢業,為臺灣1980到90年代最重要的喜劇電影導演,因1980年一部“小丑”挖掘有“臺灣卓別林”之稱的演員許不了而一炮而紅,得獎的作品包括“錯誤的第一步”(亞洲影展最富倫理道德價值意義編劇獎)、“異域2孤軍”、“號角響起”(亞太影展)、“情色”(珠海電影節競賽)等。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