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朱松嶺:臺灣“反核”風潮有何影響?

2014-04-28 09: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三月學運”烽煙未凈,島內“反核”風潮又起。華廣網25日刊載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的評論文章分析臺灣“反核”風潮對島內的影響,文章直言,反核風潮意在鬆動“鳥籠公投”,而降低“公投”門檻將在未來直接衝擊兩岸關係。

  全文內容如下:

  臺灣“三月學運”烽煙未凈,島內“反核”風潮又起。這種風波翻涌、議題不斷的狀況在讓人感嘆島內政團、媒體塑造議題能力之強的同時,進而引發對島內政局和臺灣經濟民生長期發展的憂慮。

  首先,林義雄絕食事件有可能引發臺當局公信力的進一步下降,馬英九當局將更加步履維艱。

  環保議題事關人類的發展,天然具有道義上的正當性。嚴肅對待核能利用可能帶來的危害、並在慎之又慎的基礎上利用核能無疑是負責任的態度。林義雄作為一位具有濃厚理想主義韻味、勘破生死的政治人物,其一貫的政治立場和作風也決定了他遲早會採取這樣的行動踐行自己的主張,此次絕食必然有蹈死的決心。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裏,自行決定自己的表達方式本無可非議,作為一位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其行為更會在臺灣社會發揮重大的影響。但是全球化階段的發展確實面臨著“要發展”和“要環保”的二重矛盾和糾結,這使得執政當局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也使得反對黨有了政治操作和將環保議題泛政治化的空間。同時也使人思考,臺灣島內的政策決定和實施還有沒有理性?臺灣未來還要不要生存和發展?

  林義雄的言行凸顯這樣一種邏輯:“反核四=愛鄉土=愛臺灣”。而這個邏輯鏈在未來的臺灣政治操弄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劫材”。如果馬當局不妥協,林義雄不幸在絕食中喪生,必然引起臺灣政壇的政治風暴,這場風暴的力度和效果絕對不能低估。一些政治勢力可將林的喪生解讀為罪在馬當局“不愛臺灣”,這種宣言無疑為臺灣政治變局埋下了炸彈和導火索,只是等待一粒火種“星星燎原”。要使林義雄不死,則必定以馬當局的妥協而告終。那將是馬當局在學運衝擊妥協後的再一次因體制外衝擊而為之妥協。如此,馬當局的公信力將進一步下降,正常施政將更加困難。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