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思踐悟十九大】反對“臺獨”分裂維護臺海和平

2017-12-05 13: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反對“臺獨”分裂維護臺海和平

——十八大以來的對臺政策成績之“妥善應對臺灣局勢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中提出,妥善應對臺灣局勢變化,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有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2012年以來,中國大陸的對臺政策成就不僅體現在推動了兩岸關係大合作、大交流和大發展,而且體現為有效應對了2016年主張“臺獨”的民進黨上臺執政,迫使其不敢在“臺獨”之路上狂飆猛進,維護了臺海地區基本的和平穩定,為大陸的經濟建設和對外戰略營造了較好的臺海環境。

  大陸積極應對民進黨上臺的挑戰

  一方面,透過領導人發表談話等方式,向島內傳達中國大陸的關切。拒不完全統計,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共計會見11批次臺灣客人,發表涉臺講話20余次。2015年和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還連續兩次在全國兩會期間專門談及臺灣問題,這在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201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重點是增進兩岸共識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在2014年後,這一基調仍然存在,但堅決反對“臺獨”活動日益成為講話的主題。例如,2013年6月,習近平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提出,兩岸關係已站在新的起點上,也面臨著重要機遇。我們應該認真總結經驗,清醒認識並主動因應形勢發展變化,堅定不移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但習近平在2016年11月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明確稱,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臺獨”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煽動兩岸同胞敵意和對立,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會給臺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任何政黨、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分裂國家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堅決反對。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積極佈局對臺政策和涉臺外交等議題。中國大陸採取了軟硬兩手應對蔡當局的上臺執政。在硬的方面,中國大陸對蔡英文當局施加強大壓力。在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背景下,中國大陸切斷了與臺灣當局的所有官方溝通管道,包括國臺辦—陸委會溝通機制和兩岸兩會商談機制全部中斷;大幅壓縮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甘比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馬等臺灣“邦交國”先後與中國大陸建交,臺灣在尼日利亞等國的機構或遷出或被更名,臺灣無法繼續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和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大陸不再組織赴臺採購等單方面惠臺作為;大陸民眾積極發起對綠色商人和藝人的抵制活動,有力制約“拿大陸的錢支援臺獨”的人士;大陸軍艦、戰機等軍事力量開啟“繞臺航行模式”,對“臺獨”震懾力度進一步增強。

  在軟的方面,中國大陸繼續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並強化與島內“反獨”勢力的合作。包括:持續推出包括允許臺灣民眾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擴大臺灣律師在大陸執業範圍等基本等同於大陸居民待遇、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政策措施;邀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訪問大陸,並舉辦首次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繼續堅定國共兩黨共同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邀請島內八個縣市的首長來大陸訪問,並舉辦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媒體人峰會等交流活動,持續增進兩岸民間經濟社會交流;舉辦上海——臺北雙城論壇,與臺北市長柯文哲保持了良好互動關係。

  必須要明確的是,蔡英文上臺與大陸對臺政策成敗無關。對於臺灣島內的選舉而言,最重要的是島內幾大政黨之間的博弈,大陸因素並非決定選舉成敗的關鍵。2016年國民黨之所以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以較大差距落敗,在於臺灣民眾對其過去八年的執政並不滿意,尤其是對其振興島內經濟和改善民生福利頗有微詞。

  臺海和平穩定基本得以維持

  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其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徹底喪失,兩岸關係瞬間進入冷和平和冷對抗並存的狀態之中。2016年7月發生的所謂“雄三導彈事件”,以及臺灣艦機近距離跟蹤繞臺航行的大陸艦機等,都曾一度使兩岸緊張形勢急劇升溫。但總體而言,兩岸關係維持了相對和平態勢,臺海地區呈現相對穩定狀態,這是由兩岸關係發展的結構決定的。

  兩岸關係的結構是指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和美國三方實力對比以及政策傾向。在實力對比方面,目前正朝著對中國大陸越來越有利的方向發展。1990年,大陸的國民生産總值是臺灣的2.3倍,是美國的八分之一;及至2015年,大陸對臺灣的優勢拉大至22倍,對美國的劣勢縮小至三分之二。此外,隨著“遼寧號”航空母艦等大陸一大批先進的軍事裝備入列服役,中國的軍事實力提升明顯。

  與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不適應不同,長期與中國大陸對峙的臺灣方面的表現則相對理性。臺灣選擇“承認”和“避險”,即承認與中國大陸差距日益拉大的現實,並避免採取挑釁性行為引發中國大陸更大的壓力。但同時,臺灣也逐步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並強化與美日等外部勢力的實質關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在認識到時間站在自己一方後,大陸方面也不會急於一時解決臺灣問題,相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重要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作者:張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博士)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