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稿:大陸對臺新舉措促進了兩岸和平發展

2007-09-18 08:45:00
來源:
字號

  台灣網9月18日北京消息  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本網專訪了全國臺聯聯絡部部長、前全國臺聯研究室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楊毅周教授,他介紹説,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在過去對臺政策的基礎上,審時度勢,總結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對臺政策的新思維、新舉措,有力地打擊了“臺獨”分裂勢力,促進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過去五年來對臺政策提出了哪些新的內容、新的舉措?

  楊毅周:十六大以來這五年,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對臺政策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內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對臺工作思路和框架。概括起來,可以説是一個主題、一個重任、四個要點、多個措施。

  一個主題就是突出地把“和平發展”作為兩岸關係的主題。2006年4月1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前來出席兩岸經貿論壇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臺灣各界人士時提出:“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這一論述,確立了祖國大陸這五年來以及今後一段時間裏對臺政策的核心。

  一個重任就是堅決遏制“臺獨”。五年來,隨著陳水扁執政當局推動“臺獨”的逐步升級,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構成的威脅也越來越大。2004年5月17日,中臺辦、國臺辦授權發表聲明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嚴峻。堅決制止旨在分裂中國的‘臺灣獨立’活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同胞最緊迫的任務。” 反對和遏制“臺獨”成為了祖國大陸對臺工作中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

  四個要點就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對臺四點意見。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臺聯、臺盟聯組會時,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了四點意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這四點意見構成了新時期對臺政策的基本架構,成為指導對臺工作的基本方針和政策。

  多個措施是指這些年來祖國大陸提出的許多讓臺灣同胞得到實惠的政策,並且一一落到實處,保證臺灣同胞能夠確實得到實際的利益,改善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權益。同時,也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實現了依法制“獨”,以法律來遏制“法理臺獨”。

  記者:那麼這五年來對臺政策最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呢?

  楊毅周:五年來,祖國大陸對臺政策最主要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緊緊圍繞著建設和諧社會這個中心任務來確定對臺政策的核心。從當前的形勢來説,對臺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為祖國大陸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環境。近期來説,就是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建設和諧社會這個階段性任務。對臺的各項工作都要服務服從於這個中心任務,為實現這個目標來提供保障。

  第二是對臺政策措施務實細緻。各項政策措施以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為依歸,高度重視對臺灣同胞的承諾,處處為臺灣同胞著想,把為臺灣同胞謀利益落實到實處,讓臺灣同胞在兩岸關係的發展過程中實實在在地享受到實際的利益。正如胡錦濤主席在他的對臺四點意見中就鄭重表示,只要是有利於臺灣同胞的事,“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這是我們對廣大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

  第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臺獨”不僅是對祖國大陸利益的損害,更損害到臺灣同胞的利益,也損害到國際社會的利益。因此,在反對“臺獨”的共同目標上,五年來,祖國大陸採取靈活的策略,努力團結臺灣島內和國際社會的各種政治力量,建立最廣泛的反“臺獨”統一戰線,共同遏制“臺獨”的冒險行徑,共同維護臺海的和平穩定。

  第四,下大力氣推動兩岸同胞的大交流。五年來,祖國大陸用心用力地在各個領域推動兩岸同胞的交流,促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密切兩岸同胞的感情。盡最大努力促進兩岸的政黨交流與合作;盡最大努力排除兩岸經貿交流的政治障礙,推動兩岸經貿交流上一個新臺階;盡最大努力推動兩岸的科技文化交流;盡最大努力推動兩岸教育交流、青少年交流。對於兩岸同胞的交流,近幾年來祖國大陸推動的力度之大,參加的單位部門之廣,提出的措施之多,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強,是前所未有的,推動著兩岸進入大交流的時代。

  記者:祖國大陸制定這些新的對臺政策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楊毅周:我想祖國大陸在近五年來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對臺方針政策,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是祖國大陸本身發展的需要與現實。五年來,祖國大陸的經濟仍然在快速平穩地發展,國際地位不斷地提高,兩岸的綜合實力差距在逐步拉大,為對臺政策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證,為對臺政策的調整提供了信心基礎。同時,這五年祖國大陸提出了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全面建立小康社會到了關鍵性的時代。對臺政策的調整要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

  同時,我認為,對臺方針政策的調整,也是在總結了以往對臺工作的經驗,在逐步深入掌握兩岸關係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多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規律,使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兩岸關係的複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臺灣人民的重要意義。因此,新的對臺政策的調整,對兩岸關係階段性發展的認識更加實事求是,對臺工作的開展更具有耐心和信心,推動嘉惠臺灣同胞的政策更加務實細緻,反對“臺獨”的方式手段更加靈活務實。

  另一方面,島內政局的變化,也是對臺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五年來,陳水扁當局為了鞏固自身的執政地位,掩飾自己執政的貪腐與無能,變本加厲地推動“臺獨”進程。2002年提出了“一邊一國”論,2003年通過了《公民投票法》,提出了“臺獨路線圖”,開始全面推動“正名制憲 ”的“法理臺獨”,企圖在法理上完全切割臺灣與祖國大陸的關係,建立臺灣為“正常國家”。“臺獨”危害臺海和平的危險性在逐漸上升。祖國大陸不得不調整策略,把反對“臺獨”做為現階段對臺工作的重要任務,採取各種措施,遏制“臺獨”的蔓延。

  記者:你是如何評價新的對臺政策調整取得的結果和影響的?

  楊毅周:這些年來的新的對臺政策調整,深入地認識、準確地把握住了兩岸關係發展的規律,明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政策上求真務實,深入人心,得到了海內外同胞的廣泛讚賞和高度肯定。

  一是兩岸關係發展取得新的突破。隨著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訪問大陸,並與胡錦濤總書記的歷史性會面,兩岸的主要政黨在兩岸關係上達成了一系列的共識,兩岸的政黨交流與合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兩岸實現了包機直航的節日化,對臺灣農水産品等商品進入祖國大陸實行優惠政策,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求學、工作權益的提升和保障得到了細緻的落實,大陸同胞入島旅遊、求學等許多政策都得到了臺灣同胞的廣泛認同和期盼。兩岸的經貿交流仍在不斷地增長,兩岸經貿的依存度在不斷地上升。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認識逐步客觀、深化,對祖國大陸的感情也在逐步加深。廣大臺胞對兩岸關係的重要意義的認識在提高。臺灣經濟前途的出路在大陸已是臺灣民眾的普遍共識。在祖國大陸的推動下,兩岸交流出現了火熱的景象:臺灣出現了大陸熱,大陸出現了臺灣熱,兩岸出現了兩岸交流熱。


  二是遏制“臺獨”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祖國大陸對臺政策的指導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遏制“臺獨”的力量在逐步上升,反對“臺獨”的積極因素在逐步增強。“臺獨”勢力的支援度在逐步下降,“臺獨”政權的執政危機重重,長期無法擺脫困境。“臺獨”勢力推動的“制憲”運動遭到了失敗,徹底破産,“臺獨路線圖”宣告流産。同時,國際社會一個中國的框架在日益加強,“臺獨”的活動空間在日益萎縮,國際社會反對“臺獨”的聲音也越來越強。

  總體來説,五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得到了維護,兩岸經貿交流為兩岸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兩岸的各項交流和人員往來使兩岸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密切。新的對臺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為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遏制“臺獨”,維護臺海和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兩岸關係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兩岸民間交流單向間接的性質並沒有改變,兩岸官方政治對立對抗的局面並沒有被打破。“臺獨”分裂勢力依然十分猖獗,他們掌握著臺灣的政權,主導著臺灣政治的走向。他們鼓吹的“去中國化”的“臺獨”政策,正在引導著部分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逐步走向“臺獨認同”,使臺灣同胞“國家認同”意識中的“臺獨認同”有所增加,臺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的疏離感、誤解和成見並沒有被根本性扭轉和打破。陳水扁政權在推動“制憲”運動失敗後,不顧一切地推動所謂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嚴重地衝擊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個主題,“臺獨”的破壞性和危險性依然存在,隨時都在威脅著臺海的和平與穩定,威脅著祖國大陸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反對“臺獨”、遏制“臺獨”,發展兩岸關係,維護臺海和平的任務還是十分艱巨困難,鬥爭還十分複雜尖銳。(李傑)

 

 

著名臺灣問題專家全國臺聯聯絡部部長楊毅周

 

 

  2005年10月24日,台灣網與搜狐網合作,對《臺灣同胞抗日鬥爭展覽》的三位撰稿人進行專訪。圖中從左到右分別為: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中心褚靜濤先生,臺灣史研究專家、臺盟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臺海出版社社長安然先生,全國臺聯聯絡部部長、前全國臺聯研究室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楊毅周教授,台灣網副總編輯吳彤先生

 

 

  由台灣網、人民網、新浪網、東南衛視聯合推出的“2005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於2006年1月1日正式啟動。作為評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月17日13時至14時,全國臺聯聯絡部部長、前全國臺聯研究室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楊毅周教授(右),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謝鬱(左)就臺商春節包機、送臺六項大禮等問題接受線上訪談。

 

 

  全國臺聯聯絡部部長、前全國臺聯研究室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楊毅周教授在第十四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發言。(圖片來源:中國網)

 

 

全國臺聯聯絡部部長楊毅周(資料圖片)

 

  楊毅周簡歷:1984年畢業于福建師範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1990年畢業于南開大學馬列部,獲哲學碩士,畢業後到全國臺聯研究室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秘書處處長,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現任全國臺聯聯絡部部長。兼任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北京市臺聯會副會長。著作主要有《歷史的怪胎——“臺獨”》(合著)、《臺灣民俗與旅遊》(合著)、《民進黨的派系與組織》等。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