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許世銓:一部維護兩岸和平的法律

2005-03-17 15:14:00
來源:
字號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3月14日高票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海內外的中國人強烈呼籲和熱切期待的這部法律終於適時而生。這是自1995年江澤民同志代表中央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以來,祖國大陸採取的最重大的舉措,也是祖國大陸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所做的又一次巨大努力。

  去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啟動這部法律的立法程式之後,“臺獨”分裂勢力和臺灣某些政治人物就惡意歪曲、攻擊擬議中的這部法律,企圖誤導輿論,煽動臺灣同胞和國際輿論反對這部法律。它們攻擊的重點之一是誣衊這部法律是“戰爭法”。這部法律到底是所謂的“戰爭法”還是大陸方面所闡明的“和平法”?我們首先要厘清對兩岸和平、乃至亞太地區和平的威脅到底來自何處。

  1949年之後,作為內戰遺留的問題,兩岸處於暫時的隔離狀態,但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事實、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從未改變。這是和平解決兩岸最終統一問題的政治基礎。但是,李登輝自從在臺灣當權之後,就一步一步地顯露出他分裂國家的圖謀,1999年公然提出了所謂的“兩國論”,明目張膽地要破壞兩岸都是中國不可分割領土的現狀。2000年,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在臺灣上臺之後,加速了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步伐,其中最具危險性的是,臺灣當局領導人拋出了“一邊一國論”,並制定了一個通過所謂“憲政改造”、“公民投票”謀求“法理臺獨”的時間表。這就把兩岸關係推到了爆發衝突的危險邊緣。歷史告訴人們,分裂國家的行為必然要挑起戰亂。大家都熟知的美國南北戰爭就是一場反分裂戰爭。這場戰爭血的教訓使得美國確立了“聯邦是永恒的”,“各州不能合法退出聯邦”這樣的立國原則。上個世紀60年代,非洲的尼日利亞也曾因為東部統治集團成立“比夫拉共和國”的分裂行為而發生了4年內戰,給尼日利亞人民造成極大的痛苦和損失,也破壞了非洲國家之間的團結。現在俄羅斯的車臣問題也是這個性質的問題。這些歷史和現實的教訓都告訴我們,“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的圖謀是兩岸乃至亞太地區和平的最大和最現實的威脅。只有遏制和挫敗“臺獨”分裂勢力的圖謀,才能確保兩岸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就是《反分裂國家法》的要義所在,它是維護和平之法,絕非“戰爭法”。

  如果通讀一下這部言簡意賅的法律,人們會看到,它的很多條款是過去20多年大陸推動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方針政策的法制化。例如,這部法律明確規定“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規定鼓勵和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包括“三通”;鼓勵和推動兩岸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交流;國家依法保護臺灣同胞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等等。大陸將這些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提升為法律,將保證這些符合兩岸同胞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的措施依法貫徹始終。法律還為進行兩岸協商和談判擘畫了廣闊的空間,體現了“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的誠意。法律所確立的議題,如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臺灣當局的政治地位,臺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地位相適應的活動空間等,都是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所關注的重要問題。這體現了大陸體察臺灣同胞的要求,承諾務實地和臺灣同胞平等協商這些問題的誠意。從過去20餘年兩岸互動的歷史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臺灣同胞終會歡迎和贊同這部法律的。

  “臺獨”分裂勢力歪曲、攻擊《反分裂國家法》的另一個重點,是有關以非和平方式制止“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的條款。這是他們一貫使用的胡攪蠻纏的詭辯。人們都知道,祖國大陸從1979年以來就倡議通過兩岸平等協商和談判,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國家的統一。道理很簡單,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是手足兄弟,沒有任何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團圓。胡錦濤主席3月4日再次申明:“只要和平統一還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進行百倍的努力。”採取非和平方式制止分裂國家、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我們在和平統一的努力完全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作出的最後選擇。同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的根本利益。任何主權國家都不會容忍分裂國家的行為,都有權採取任何必要方式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這方面,祖國大陸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不移的。“臺獨”分裂勢力必須放棄“臺獨”分裂立場,停止一切分裂活動。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不允許外部勢力的干涉和阻撓。必須明確指出的是,《反分裂國家法》規定的採取非和平方式,完全是針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國家的活動的,決不是針對臺灣同胞的。臺灣當局將其歪曲為大陸要用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完全是別有用心,企圖誤導臺灣同胞。

  有的人還提出這樣的疑問,不久前臺商春節包機實現了雙向直航,兩岸關係出現了一些緩和,在這個時候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時機是否恰當?

  首先,國家的立法有其立法程式。《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極重要的法律,需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會期通常是在每年的3月。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兩岸關係中出現的這種緩和?

  去年底,臺灣地區“立法院”舉行了新的選舉,以民進黨為首的所謂“泛綠”陣營並沒有取得它們聲言的過半數的席位。這説明,多數臺灣同胞不支援“臺獨”分裂勢力要改變海峽兩岸現狀,挑起兩岸衝突的圖謀。《反分裂國家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維護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不被“臺獨”分裂勢力所改變。這和臺灣島內的主流民意是一致的。這次春節包機得以獲得積極成果,一方面是大陸積極、務實地推動的結果,也是廣大臺灣同胞、臺灣工商界和主張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界人士強烈要求對臺灣當局形成巨大壓力的結果。繼春節包機之後,大陸為表達對臺灣同胞的尊重和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派個人代表赴臺弔唁辜振捕先生,提出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主動提出願解決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問題。這些主動行動,體現了大陸關於“只要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只要是對維護臺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只要是對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是説話算數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臺獨”分裂勢力至今仍無意放棄“臺獨”立場,我們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鬥爭仍是嚴峻的、複雜的。特別是最近,“臺獨”分裂勢力不擇手段地歪曲和攻擊《反分裂國家法》,企圖誤導臺灣民眾,再次煽動反大陸情緒。我們不應因臺灣緊張局勢出現的某些緩和跡象而有所懈怠。多年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歷史清楚地表明,“臺獨”分裂勢力囂張的時候,兩岸關係必“跌”;相反,“臺獨”分裂勢力受到遏制的時候,兩岸關係必“起”。因此,人們應當以長遠的觀點,站在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的高度,以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的責任感,來看待祖國大陸剛剛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如果這樣做了,大家就會同意,這部法律的通過是恰逢其時的。

  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海航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