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徐博東:臺灣“大選” 鹿死誰手?

2004-02-06 15:45:00
來源:
字號

  
  臺灣島內的“大選”只剩下一個半月的時間,業已進入短兵相接的最後階段,目前選情似乎仍處于渾沌膠著狀態,但長期觀察島內“大選”的人士應能看出鹿死誰手。與2000年的上次“大選”相比較,今年的臺灣“大選”至少呈現出以下七個方面的不同特點,值得關注:

  首先,與上次“大選” 泛藍陣營分裂為三組候選人與統一的綠營軍(許信良退黨參選影響甚微,無關大局)相對抗不同,這次“大選”是統一的泛藍軍與統一的泛綠軍一對一對決。由于泛藍軍的基本盤原本就明顯大于泛綠軍,再加上陳水扁自選戰開打以來,為躲避執政無能、拿不出像樣成績單來的罩門,蓄意將選戰主軸鎖定在所謂“一邊一國”對抗“一個中國”的高層次的政治議題上。而這些敏感的政治議題,諸如“臺灣正名”、“公投制憲”、“和平公投”等,只能起到穩固泛綠陣營基本盤的作用,並無助于爭取中間選民。故而在這場一對一的對決中,表面上陳水扁一直主導選戰議題,連宋只能“拿香跟著拜”,但實際上始終都處在被動落後的不利地位,陳水扁的支持率一直都在三成五左右上下徘徊,無法突破瓶頸。而泛藍軍的基本盤雖然上下浮動較大,但綜合各家民調顯示,連宋的支持率始終都大致維持在比陳呂多五至十個百分點左右。在僅剩下一個半月的有限時間里,如果選戰繼續像目前這樣以較為平穩的態勢發展下去,甚或近日爆出的陳由豪“政治獻金案”繼續發酵,那麼,要想把陳呂的支持率拉高十五個百分點,從而超越連宋,達到當選所需要的五成以上選票,恐怕已經是不可能了。春節前綠營曾揚言節後將會有“大動作”,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由李登輝策劃主導的“2·28大遊行”救不了陳水扁,充其量也只能夠起到鞏固“臺獨”鐵票的作用。

  其次,與上次“大選”隱性選民多數支持陳水扁不同,這次“大選”多數隱性選民傾向支持連宋。民調顯示,至今尚未表態的中間選民約有二成五到三成左右,其中部分人因各種原因不會投票,其余的一般評估支持泛藍者居多。而發生變化的主因,乃因民進黨從上次“大選”的在野黨變成了這次“大選”的執政黨。由于島內政治環境和社會氛圍的丕變,在選情膠著、看不出在野黨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不願公開表態支持連宋的“隱性選民”自然會佔多數。試想,一年前連宋配剛剛成型之際,支持率曾高達五成以上,此後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約有十多個百分點的支持者陸續轉變為不表態的“隱性選民”。在選戰的最後時刻,假如連宋仍能保持目前的領先地位,那麼在“西瓜偎大邊”的效應下,這部分選票就有可能回流。

  其三,與上次“大選”大陸臺商態度冷漠、興趣缺缺完全不同,這次“大選”大陸臺商踴躍參與,態度格外積極。原因無它,陳水扁執政四年來兩岸關係持續動蕩,扁政府漠視臺商利益,拒絕開放兩岸直接“三通”,甚至污蔑臺商“債留臺灣,錢進大陸”、“掏空臺灣”等等,早已激起了廣大臺商的強烈不滿,決心在這次“大選”中用選票來表達自己的心聲,維護自身的權益。由于近幾年來大陸臺商人數急劇增加,加上他們的家屬,少說也有百萬之眾。據一般估計,臺商支持藍綠陣營的比例大致是七比三(有人認為是八比二),假如屆時有十五到二十萬臺商及其家屬返臺投票,再加上可能受到臺商反扁情緒影響的其他選民群體,那麼對陳水扁選情的衝擊便可想而知。

  其四,與上次“大選”青年選票多數投給陳水扁相反,自這次“大選”開打以來,各家民調大都顯示,年輕選民支持連宋的比例均超越陳呂。這種變化顯然與民進黨上臺執政後教改失敗、政黨惡鬥以及經濟大幅滑坡,失業率居高不下,致使許多青年學生“畢業即失業”有直接關係。此外,與扁政府至今拒不採認大陸學歷,激起大陸臺生及其親友、同學的不滿,恐怕也不無關係。

  其五,是大陸新娘問題。據臺灣當局統計,目前生活在臺灣或奔波于海峽兩岸的大陸新娘有二十多萬人,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獲得投票權。而由于民進黨上臺執政後實行歧視大陸新娘的錯誤政策,致使大陸新娘及其在臺親屬對扁政府早已憤憤不滿。不難想象,這部分選民中恐怕多數也不會願意把票投給陳水扁。這顯然也是與上次“大選”不同的新情況、新問題。

  其六,這次“大選”不會再有李遠哲一類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指標性人物跳出來挺扁。人們記憶猶新,上次“大選”的最後關鍵時刻,以李遠哲為首的所謂“國政顧問團”,其中包括張榮發、施振榮、許文龍等一批工商企業界頭面人物突然跳出來公開挺扁,“臨門一腳”把陳水扁送進了“總統府”。這種歷史場景在今年的“大選”中不會再重演了。不久前由王永慶、李遠哲、林懷民三人具名發表的公開信——《沉痛的告白》,典型地反映了臺灣社會各階層對陳水扁執政四年來由希望到失望到不滿的心聲,引起了強烈共鳴。施振榮接受媒體採訪,呼應王永慶三人的公開信;臺駐美代表程建人關鍵時刻請辭;而早已和陳水扁疏遠的張榮發近日更轉而公開表態挺連。種種跡象表明,陳水扁正面臨“眾叛親離”的可悲局面。

  其七,從外部因素來看,大陸調整策略,“聯美制獨,促美壓扁”收到了成效。由于陳水扁的“急獨”走向危及美國的戰略利益,引起了美國布什政府的嚴重關切和高度警惕。近期以來,美國政府要員一再公開明確表態,反對陳水扁利用“大選”發動“公投”挑釁大陸,試圖片面改變臺海現狀。日本、法國等國紛紛跟進,臺灣當局空前孤立,使陳水扁的競選連任蒙上了很大的陰影。這更是上次“大選”不曾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值得觀察的是,陳水扁為一黨一己之私,不惜制造臺海危機,把山姆大叔的警告當作耳旁風,變換花樣至今仍堅持要搞“公投”,美國真的會就此善罷甘休嗎?

  從上述今年臺灣“大選”的七大特點可以發現,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決不單純是陳水扁民進黨“執政無能”的問題,而是其“臺獨”痼疾在取得執政權力之後的必然發作,要想避免也避免不了。古語有雲:“失道者寡助”,“臺獨”危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決不會有出路。

  (來源:人民網;作者: 徐博東)

                               編輯:李艷波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