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黃嘉樹: 紀念臺灣光復體現了大陸對歷史的客觀詮釋

2006-01-13 18:47:00
來源:
字號
  台灣網1月13日報道 10日下午,“2005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專家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著名臺灣問題專家黃嘉樹先生,對“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這一2005兩岸關係熱點事件進行了詳細解析。

  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所傳遞的資訊

  黃教授説,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大陸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同時,也特別突出了“臺灣光復”的主題,隆重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化解歷史的積怨要通過重新認知和詮釋歷史,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體現了祖國大陸對當年這段歷史的重新認識,特別是對國民黨抗戰歷史功績的一個重新認識,這是這次紀念活動有新意和比較特殊的地方。而這種對歷史的客觀詮釋,可以成為結束歷史恩怨、促成兩岸和解的一個新的出發點。

  黃教授指出,隆重紀念臺灣光復實際上是中國政府在對外發出資訊:臺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就是臺灣的現狀,在法理上和事實上都早就解決了,1945年以後臺灣就已經光復了。這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不是要解決主權和領土問題,不是收復領土,因為臺灣早已光復了,《反國家分裂法》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不被破壞,所針對的是“臺獨”分裂勢力,是要確保臺灣不被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是被動防禦型的,在道義上應該得到國際的同情和支援。

  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的兩個背景

  黃教授介紹説,在2005年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有兩個背景。一是《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制定的理論和事實前提是:臺灣已經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沒有分裂。《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後的基礎上,促進解決兩岸政治分歧,促進兩岸在政治上的統一。國家既然已在60年前收復了臺灣,恢復了領土主權完整,紀念臺灣光復自然是理所當然的。畢竟,1945年臺灣光復,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再一個背景就是2005年4、5月間連戰、宋楚瑜等來訪大陸。連宋現在雖然分屬兩黨,但都是中山先生的信徒,宋楚瑜也是出身於國民黨,他們和胡錦濤總書記進行了會晤,雖然雙方向前看,沒有討論過去的問題,但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國民黨在共同基礎上重新建立起交往關係,這也有助於我們重新評價當年國民黨抗戰的歷史。

  黃教授總結説,歸納起來,一個背景是我們強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本來就是完整的,我們追求的統一是兩岸政治上的統一,所以現在要超越兩岸政治分歧,先肯定“臺灣已經光復,光復後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這實際上是對歷史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再一個背景,就是國共關係的改善。所以,在這兩個背景下,趁著抗戰勝利60週年的東風,大陸在2005年特別突出了紀念臺灣光復這一個主題。這是兩岸關係中的一件大事,體現了大陸對歷史認真、實事求是地認知和詮釋。這種認知和詮釋,不是像過去有人所講的,歷史是散在桌上的銅錢可以隨便擺,或歷史是維吾爾族姑娘的辮子可以隨便編,不是為了現在的政治需要人為地去解釋、利用它,它是客觀的公正的。

  對待“光復” 島內各黨派態度不同

  黃教授指出,1945年,臺灣這塊被日本強搶的領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主權上歸屬中國,又成了祖國的一部分。“臺灣光復”,在兩岸關係上的意涵是指臺灣已經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法理上,這已經是一個被基本認知的事實,也正因為如此,島內不同的黨派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黃教授具體分析説,國民黨統治臺灣時期,因為它堅持“中華民國”,所以它每年都慶祝這個臺灣回歸“中華民國”的節日。而民進黨上臺之後,因為它不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承認臺灣在1945年回復到中華民族大家庭裏面這一事實,所以他們不接受“光復”這個稱呼,而是採用日本人的説法——“終戰”,意圖把“臺灣光復節”從臺灣人民記憶中抹去。(劉鋒)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