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信良:“臺獨”從不是民進黨建黨初衷

時間:2015-04-10 11:01   來源:環球時報

  從上世紀90年代提出“大膽西進”到之後的“大膽開放”,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先生一直以富有戰略眼光而在島內受到推崇。4月2日,《環球時報》記者在他位於臺北的辦公室對他進行了專訪。許信良告訴記者,“臺獨”從來就不是民進黨建黨初衷,“獨派”力量也不是民進黨主流。面對去年“九合一”大勝後民進黨內出現的某種想繞開兩岸政策的僥倖心理,他直言,蔡英文主席和民進黨必須調整兩岸政策,這是民進黨執政的責任,不只是為了2016年選舉,更為了兩岸長久關係。

  “臺獨”不是民進黨主流價值

  環球時報:民進黨一直被貼上“臺獨黨”的標簽。“臺獨”是民進黨的建黨初衷嗎?

  許信良:民進黨的全稱叫民主進步黨,甚至沒有“臺灣”兩個字。可以説,它是臺灣民主運動的産兒,建黨的動能以及奮鬥的目標就是在臺灣實現民主,用進步的價值觀念帶領臺灣、治理臺灣。

  早在日本統治時期,臺灣就出現了民主運動,一些左派人士提出“臺灣獨立”主張。可以説,臺灣民主運動中的“臺獨”理念只是反日本殖民統治的一部分,跟當時全世界的反殖民鬥爭是同樣的訴求,完全沒有跟中國分離或者敵對中國的成分。當時提出這些主張的人是臺共,後來不少人跑到中國大陸成了共産黨黨員。一般臺灣人也完全沒有與中國大陸分離的意識,日本戰敗後,國民黨軍隊到臺灣接收時,受到臺灣人民熱烈歡迎,當時的歷史記載非常清楚。

  而“臺獨”主張后來繼續下來,並含有分離意識和敵對大陸的成分,國民黨統治要負最大責任。因為國民黨不把臺灣人民看作同胞,而是當成被殖民者一樣,國民黨接收臺灣沒多久,便發生了“二二八事件”。那個時候臺灣人民提出的訴求只是民主和高度自治,而不是分離。1949年國民黨撤到臺灣後,政治上進行20多年的“恐怖統治”和“戒嚴統治”,經濟上帶來的200萬人又嚴重擠壓臺灣人的生存空間,“臺獨”理念開始具有反中國和反大陸人的成分。與此同時,“二二八事件”後被通緝的人中,左派人士跑到大陸成為中國共産黨黨員,還有一些非左派跑到香港、日本和美國,成立臨時政府。他們以留學生為主,在海外發展獨立運動,不過沒什麼行動,屬於知識分子一種思想運動。

  可以説,這些人和民進黨並沒有關係。民進黨的建立,來自上世紀70年代我們這一代發起的臺灣民主運動,後來發生“美麗島事件”,國民黨開始鎮壓,大部分民主運動的領導人被抓或判刑,80年代更年輕一代繼續反抗,辦雜誌宣揚民主,參加地方選舉。1986年民進黨成立時,基本上是由這兩種人組成的:一是選舉出身的政治精英,二是從事理論宣傳的意識精英。當時一些主張統一的人也加入民進黨,像費希平是跟著國民黨到臺灣的老“立委”,他差一點當選民進黨第一任主席。應該説,民進黨當時完全是不排斥統一的,沒有獨立的訴求。

  環球時報:民進黨為什麼在上世紀90年代通過“臺獨黨綱”?

  許信良:通過“臺獨黨綱”可以説是民進黨內部權力競爭的結果。民進黨建黨之初,選舉出身、理性務實的政治精英佔多數。後來李登輝當了臺灣領導人,大量海外獨立運動者回到臺灣,他們對臺灣民主運動沒有任何貢獻,在民進黨內沒有很大影響力。民進黨則基本上是由臺灣本土民主運動者組成,一般缺少理論訓練,對意識形態不擅長。而海外獨立運動者形成一套簡單有力的“臺獨”論述,往往在運動中佔優勢,對民進黨構成很大壓力。1991年,民進黨的新潮流係為了對抗海外回來的“臺獨”運動者,競爭島內人民支援,提出了所謂的“臺獨黨綱”。可以説,“臺獨黨綱”的真正用意是排斥海外“臺獨”勢力,是為了抗拒他們在臺灣取得影響力的一種努力。

  環球時報:民進黨內不斷有人提出調整“臺獨黨綱”,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還是民進黨的整體共識?

  許信良:我剛才講了,“臺獨”理念一直在民進黨內都不是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臺獨”信仰者在民進黨內也不是主流力量。1991年“臺獨黨綱”出來後,民進黨的得票明顯下降。黨內長期從事民主運動的人都知道,“臺獨”是選票毒藥,他們一直很抗拒。為了廢除“臺獨黨綱”,民進黨做了不少努力,2000年出臺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其實是為了取代“臺獨黨綱”,沖淡其影響,“臺獨黨綱”在那個時候就已經被凍結。

  那麼為什麼十幾年過去了,“臺獨黨綱”依然存在呢?我認為最大原因是李登輝的操弄。他成為臺灣領導人和國民黨主席後,一直在民進黨內部培植“獨派”力量。他這麼做,我推測有幾個原因:一是李登輝的父親是日本警察,他本身又長期受日本教育,有很強烈的日本情結;二是長期冷戰的政治格局以及國民黨的反共教育,深深影響他對臺灣處境的判斷,認為臺灣站在美國和日本這邊是正確的。此外,臺灣在上世紀90年代實現民主,可以説是臺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李登輝利用執政地位搶奪了民主運動的成果,他一直希望造成他是“臺灣民主之父”這樣的歷史誤解,因此利用“臺灣人教授協會”等與民進黨內“獨派”結盟,介入民進黨的權力運作和政策論述,企圖形塑他在臺灣民主運動史上虛假的和虛矯的“精神導師”地位。可以説,他的操弄一直到今天還在繼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