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兩岸,應該談些什麼(蕭蕭話兩岸)
點擊收聽《蕭蕭話兩岸》→
臺灣“褲子大王”楊政城近日接受採訪時説的一句話令筆者頗多感受,他説:臺灣經濟每況愈下,高雄這20年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如果連百姓都吃不飽、三餐都無以為繼,還談什麼臺灣價值?臺當局每天拼政治不拼經濟,那真是臺灣百姓的悲哀。
關於民進黨人士口中的“臺灣價值”,無需多議,因為它早已被臺灣百姓看透並解讀為“臺獨”價值。還記得今年1月時,蔡英文要求臺北市長柯文哲再一次確認“臺灣價值”,柯則反問蔡“臺灣價值在哪”?在隨後引發的論戰中,有臺灣網友整理出一份“懶人包”,批駁民進黨“唯一判斷標準:是不是自己人”“臺獨只是個口號,騙騙無腦選民”。
臺灣價值在哪?臺灣網友整理懶人包打臉民進黨。(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楊政城質疑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還奢談什麼臺灣價值,不僅説出了臺灣民眾的心聲,更是道出了我們當今這個時代的主題,也就是全世界人民都在努力追求的事情——和平與發展。今天的海峽兩岸,還能談些什麼?應該談些什麼?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因為某些政黨、某些勢力的政治挂帥與一己之私,而難上加難。
2008年至2016年在臺灣執政的國民黨當局,也是與大陸存在爭議的,但雙方之所以能夠做到暫時擱置爭議,一是因為有了“九二共識”這個共同的政治基礎,雙方都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便什麼事都好談;二是因為順應了兩岸主流民意的訴求,雙方都將施政重點放在了發展民生經濟、促進和平發展之上,才因此換來了那8年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繁榮景象。
中國人民在近代深受貧窮與欺壓之辱,孫中山先生曾説:“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今天,海峽兩岸主流民意追求的祖國統一,是正義的事業,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兩岸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也一再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時代主題、主流民意,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和平發展,是和平統一的必經之路。今天的海峽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淺顯的道理,卻説不通、喚不醒那些裝睡的人。民進黨當局上臺兩年來,政治挂帥、不顧民生,民怨沸騰、民調下跌;而大陸則始終未忘同胞福祉,持續推出有利於兩岸同胞的政策措施,讓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真情實意,感受到大陸的發展進步對臺灣來説是機遇而不是什麼威脅。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屆海峽論壇上,臺灣青年鄭博宇一席“就算在天橋上貼膜,我也要留在大陸發展”的話,正是代表了越來越多來過大陸、並且親身體驗過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臺灣民眾,他們的真實感受,也道出了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在兩岸民間的受歡迎程度。就如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説過的:一個制度、一個政黨,究竟有沒有吸引力,關鍵在於它能不能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當做自己的奮鬥目標,能夠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夠給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夠給人民帶來一個更加美好的希望和願景。如果離開了這些方面,其他的都是不切實際的,空喊什麼愛臺灣,或者標榜所謂的普世價值,實際上都於事無補,是騙不過老百姓的眼睛的。
今天的兩岸,應該談些什麼,答案原本就一直在兩岸民眾的心中。(馬蕭蕭)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