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名”鬧劇暴露出誰的不自信(蕭蕭話兩岸)

2018年05月31日 08:07:00來源:台灣網

點擊收聽《蕭蕭話兩岸》→  

  最近的臺當局分身乏術,一邊在島外想著給自己和華僑“改名”,一邊在島內想盡一切辦法阻攔民眾前往大陸,又逢一個月之內前後兩個國家與其斷絕所謂“外交關係”,而蔡英文卻稱這是大陸不自信的表現,聽起來覺得好笑之餘,也不禁讓人很想反問一句:搞出這麼多“改名”的鬧劇,究竟是誰不自信,難道不是很明顯的嗎?

  在5月30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臺灣有人試圖通過推動“奧運正名公投”來改名參加東京奧運會、臺當局將“華僑”改成“僑民”等熱點新聞,成了記者們爭相提問的話題。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對此指出,搞所謂的“奧運正名公投”,實際上只是為了滿足島內極少數極端“臺獨”分子的一己之私,損害的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犧牲的是臺灣體育健兒的競技機會,這樣做也必將遭到國際社會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反對,最終只會自食惡果。華僑就是華僑,臺當局操弄所謂的“改名”,實際上是在搞“去中國化”,他們走到了華僑的對立面,這種做法既改變不了華僑的中華民族屬性,也不會得到廣大華僑的認同。

  眾所週知,多年來,在“奧運模式”下,臺灣的體育健兒能夠參加包括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內的國際體育賽事,展現了良好的競技水準和體育精神,而且摘金奪銀,不僅臺灣民眾驕傲,全體中國人也與有榮焉。至於維護包括來自臺灣地區的華僑在海外的正當權益,在危急關頭替他們遮風擋雨、排憂解難,則是祖國大陸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一貫的做法,長期以來亦得到了臺灣同胞的高度肯定和讚揚。

  據了解,國際奧會5月5日已致函中國臺北奧委會,要求其遵守國際奧會有關臺灣地區參賽問題的決議和規定也就是“奧運模式”,並且明確表示,不會考慮批准對其現有名稱作任何改動。這與多明尼加與布吉納法索在最近一個月內相繼與臺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都是基於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令人看不懂的是,蔡英文在回應“斷交”時宣稱這是大陸不自信的表現,但輿論卻質疑聽不懂蔡是什麼邏輯,至於是誰不自信,看看他們最近所做的一系列阻礙兩岸交流的行為,就再明白不過了,而這些,也是30日國臺辦發佈會上記者們的提問焦點,比如:臺灣陸委會稱將嚴格審查大陸各級政府官員及相關人士赴臺、擴大查辦大陸以不同名義在臺設立據點,有兩所臺灣中學的校長因為幫畢業生寫推薦信到大陸讀書而受到當局關切,海峽百姓論壇有10名大陸官員申請赴臺遭到拒絕。

  對於記者們的關注,安峰山的回應簡潔明瞭又十足給力:兩岸關係好,臺灣同胞就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利益福祉,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民進黨當局現在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走回頭路,是在壞臺灣同胞的好事,因此必然會遭到兩岸同胞的共同反對。一段時間以來,兩岸雙方在兩岸關係上的一些表現,誰是真正充滿了自信,在修橋鋪路、開放交流,誰卻內心惴惴不安,在搞“閉關鎖島”的舉動,我想,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

  的確如此,曾有島內媒體在討論“盧麗安現象”時稱“兩岸開始進入了一個制度和人才之爭的時代”,但其實,一個制度、一個政黨,究竟有沒有吸引力,關鍵不就在於它能不能讓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並提供給百姓一個更美好更有希望的未來嗎?除此之外,空喊什麼“愛臺灣”,什麼“普世價值”,都是騙不過百姓眼睛的。

  無論是在國際上“搞事情”,還是在島內“稱霸王”,臺當局暴露出來的,正是其因執政能力不足而擺脫不掉的“不自信”,想要靠著這些“小動作”切斷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認同,切斷“兩岸一家親”的天然血脈,終將會是:白忙一場!(馬蕭蕭)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