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賴清德自比三國周瑜,他沒有學透歷史!

2023-06-30 15: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前幾天,賴清德自比三國周瑜,説周瑜率領東吳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賴清德應該是沒有學透歷史。三國的歷史不是爭“獨”,也不是爭“霸”,而是爭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説曹魏統一中國的正當性,劉備説他是漢室後代,也是在説他的正統,倒是東吳想偏安一隅。但是,三國爭戰的主旋律是統一戰爭。
  然而,爭統,是在未確立誰是正統即誰是中國的前提才能爭。入主中原便天下大定,其他人再爭就沒有正當性了。許多臺灣朋友講,“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它是正宗中國。是的,“中華民國”確實曾經是中國正宗,但1949年後,它的代表蔣介石敗退臺灣了。當今世界180多個國家都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只有10幾個小國才認“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
  所以,回到中國歷史文化來講,“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傳承關係。兩岸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更不可能是中國與臺灣的關係,而是中國與中國臺灣的關係,或者説是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的關係。
  1992年兩岸在香港達成的“九二共識”,雖然已經過去了30年,但它仍然是對現階段兩岸關係的最好安排。它堅持了兩岸主權沒有分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又坦然面對“治權”沒有統一的現實。“九二共識”讓兩岸平等、對等、尊嚴地開展交流、對話,開創了兩岸關係大交流大發展的良好局面。
  現在,島內執政的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是搞“臺獨”“兩國論”。臺灣已經成為美國遏制大陸的前沿,成為兵兇戰危的地方。臺灣要和平,就必須回到“九二共識”,在“九二共識”下兩岸開展交流、談判。
  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個特性。這五個特性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之中,也是處理兩岸關係的天然出發點。兩岸統一是中國的歷史文化決定的,統一是大勢所趨。但中國文化又是不斷創新包容發展的,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我們一定能走出用戰爭實現統一的歷史魔咒,找到兩岸和平統一的路徑方法。(台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原標題《從中國文化傳統看兩岸的政治關係》 文章有刪減 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