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因為熱愛,心中總有那座島——《且十觀兩岸》姐妹篇讀後

2022-07-11 13: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冒著江南的暑熱,我讀完了顧祖華先生撰著的《在臺灣的歷史角落》和《石頭城的歷史密碼》兩本《且十觀兩岸》系列“姐妹篇”。掩卷靜思,這兩本書之所以吸引人,打動讀者的心,就在於作者了解臺海形勢,了解島內政局,了解兩岸民心,了解兩岸歷史,把對祖國的熱愛化作推動兩岸統一的努力,用深情呼喚那座美麗的寶島。
  堅定的信念:祖國必然統一
  這兩本評論集,是作者近年來圍繞兩岸交流,特別是島內發生的各類“臺獨”事件撰寫的評論。這些發表于主流媒體的評論指向明確、內容豐富、文字活潑、觀點鮮明,發表于恰到好處的時間節點,幫助讀者及時準確認識發生於島內各類事件,常常讓讀者眼睛為之一亮。這些評論文章雖然原來都讀過,現在再次閱讀經過編輯後形成系統性的專著,更是讓人愛不釋手,深深為作者對祖國必將統一的堅定所信念感動。
  把兩岸統一大勢講清,是作者與“臺獨”作鬥爭的重要思想武器。民進黨當局二次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在島內實施一系列的“去中國化”教育,企圖割斷兩岸的歷史文化聯繫,塑造“臺獨”社會意識,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近年來,美國把中國列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加大了對“臺獨”的支援力度。無論是對民進黨當局“臺獨”言論的據理批駁,還是對美及西方打“臺灣牌”的無情揭露,作者始終站兩岸必將統一的歷史高度,對“臺獨”、對美臺勾連進行了抽絲剝繭式的批判。他的論點、論據和論證都是那麼的精到,或是單刀直入,或是旁徵博引,顯示出作者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靈活多變的表達藝術。
  寫于2018年9月18日的題為“大陸對兩岸統一的堅定意志才是兩岸關係的決定力量”一文中,用美國官方的説法揭露美國打“臺灣牌”的實質。作者指出:“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在華盛頓智庫“全球臺灣研究中心”舉辦的“確保和加強美臺關係”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美國對臺做任何事情都要權衡利弊得失,如果一個步驟代價超過好處,或許就不是做的正確的時機。莫健説,美國航母去高雄停靠就是這種實際得不到好的沒有意義的行動。作者又舉例:美國國防部近日以“資源有限”回絕了美國國務院派海軍陸戰隊進駐AIT臺北辦事處的請求。對美臺炒作美國軍艦停靠高雄,美國海軍陸戰隊進駐臺北進行了無情的嘲諷。作者進一步指出:美國是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有時甚至影響兩岸關係的走向。但是,熟悉兩岸關係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從來也不是兩岸關係中的決定因素。“在兩岸關係上,過去力量弱小時,大陸沒有退讓,現在,更不會讓任何人恣意妄為。大陸統一的堅定意志過去是,現在更是兩岸關係的主導力量。”讀罷這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的評論文章,讓每一個愛國的同胞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感覺。曾有一位區臺辦的領導讀了這篇文章後深有感觸,連呼高人出手就是不一樣,有一種直搗黃龍的直抒胸臆。這種好文章,連看多遍也不會嫌多!
  淵博的知識:解讀歷史密碼
  歷史是這兩本書的亮麗元素,不僅彰顯了書中內容以歷史為據的凝重,還意蘊著作者淵博的歷史知識,特別是對臺灣歷史文化的熱愛。
  “去中國化”教育、篡改歷史教科書、宣楊“臺獨”史觀,是民進黨當局重要的“臺獨”手段,批判“臺獨”就必須正本清源,作者豐富的歷史知識正好打中了他們的“軟肋”。在《馬關條約》簽訂125週年之際,作者所寫的《兩岸統一才是對甲午海戰最好的祭奠》、圍繞國寶《富春山居圖》“合二為一”故事而撰寫的《‘富春山居圖’回來看雪吧》、《三峽祖師廟,你銘刻著侵略者的兇殘和精神殖民的坍塌》,《臺灣人從來就沒有自外于中國》等文章都從不同的角度闡明瞭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同胞歷來是中華炎黃子孫大家庭一員的歷史事實。作者在2018年10月26日撰寫的《我們有共同的歷史,應該奔向共同的未來》一文中,在講述了兩岸共同的歷史故事後,深情地寫道:可喜的是,臺灣的投資者是上海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貢獻者,他們與上海這座城市共成長、共繁榮,上海是他們的福地。現在,大批臺灣青年也跨海而來,他們在上海求學、就業、創業,他們都懷著一個幸福之夢在上海尋覓。上海也敞開胸懷迎接他們、吸收他們,希望他們能在這裡實現他們的夢想。
  作者進一步説道:我們有共同的歷史,我們有共同的文化,我們有共同的歷史遭遇,我們血脈相連。所以,我們有責任去創造共同的未來。在這裡,歷史不僅是兩岸同共的血脈,更是通向未來的密碼,對臺灣同胞的呼喚溢於言表。
  感人的執著:讀者深受教育
  作者淵博的臺海知識,源於他的勤奮、執著和敬業。我曾多次聆聽作者所作的臺海形勢報告,一如他極強的文字駕馭能力,他語言生動活潑,直奔主題,對國際及臺海形勢的解析入木三分,在娓娓道來中,兩岸的歷史脈絡、當下的熱點問題、島內的民心輿情一一呈現在大家面前,給人啟迪。
  讀作者的文章,深感他對文字的用心。他文字運用靈活,標題製作精良,常常是採用平實對話式的提問或反問,一開始就抓住了讀者的關注,讓人感覺到這不僅在看書,還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著穿越時空的對話。比如:《會有一道“冷戰”鐵幕讓“臺獨”喘息嗎?》、《“臺獨”分子為什麼都媚日?》等評論,不僅標題讓人耳目一新,帶動讀者思維上下跳躍,又在平實的話語中將兩岸的歷史走向交代得清清楚楚,讓人掩卷後常有所得。作者曾在海軍工作多年,職至海軍大校軍銜,軍人的戰略思維能力使他能從國家整體安全戰略出發分析兩岸形勢,站得高看得遠,從不人云亦云。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常常是融會貫通,相得益彰,讀他的評論,使人堅定戰略定力,堅定統一信心。                                                                                 如果説顧祖華先生的每一篇評論文章是一顆閃亮的珍珠,那這兩本專著就是用250顆珍珠串起來的項鍊。這串凝結著作者睿智與熱枕愛國之心的項鍊將讓更多的兩岸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助力於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作者:馮聯清 為上海對臺系統資深宣傳幹部)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