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2020-06-01 19: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今天已經成為擺在14億中國人民面前的重大時代命題。回顧大陸對臺方針政策隨著形勢的發展演變不斷調整完善,在不同歷史時期表現為“有所變有所不變”,經歷了由“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重大轉變。面對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臺獨”分裂分子的不斷挑釁,我們必須精心謀劃以軍事鬥爭手段配合政治外交鬥爭,堅決打掉“臺獨”分裂分子的囂張氣焰。

  一、要使長期分離的臺灣回歸,沒有強大的綜合實力,不做好軍事鬥爭準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中國共産黨提出的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偉大構想,更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偉大創造,這一美好願景的實現,離不開海峽兩岸14億同胞的共同努力,而大陸方面堅定的統一意志,強大的綜合實力以及各種軍事鬥爭手段的綜合運用則是關鍵所在。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們始終沒有放棄使用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們不能作這樣的承諾。如果臺灣當局永遠不同我們談判怎麼辦?難道我們能夠放棄國家統一?當然絕不能輕易使用武力,因為我們的精力要花在經濟建設上,統一問題晚一些無傷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他語重心長地告誡説:“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慮。”我們解決臺灣問題大政方針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追求和平統一,另一個就是不放棄使用武力。形勢的發展,越來越證明鄧小平這一“戰略考慮”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現實性。回顧歷史,清政府平定臺灣、平津戰役中爭取傅作義起義以及和平解放西藏時,都是在政治招撫努力一再受挫的情況下,通過震撼性的軍事打擊敲開了和平解決之門。清朝康熙皇帝在統一台灣的過程中,曾力求進行政治解決,與當時統治臺灣的鄭氏集團(鄭成功的後裔)先後進行了10次談判。但是,前9次都沒有成功,最後不得不動用武力,打下澎湖,消滅了鄭氏水師的主力,才使第10次招撫取得成功,實現了臺灣與大陸的統一。平津戰役中,傅作義將軍,正是在我軍兵臨城下並迅速攻克天津的情況下,才最終接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協議。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多種努力,直到解放軍實施昌都戰役,殲滅了藏軍主力,打開了西藏的東大門,才得以實現西藏的和平解放。當前,堅決遏制“臺獨”,穩步推進統一進程,需要綜合運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各種手段,其中軍事手段對於遏制“臺獨”具有不可替代的“硬制約”作用,是實現祖國統一的重要保障和堅強後盾。

  “能戰方能言和”,“先勝”才能“戰勝”。有效的和平攻勢,必定是以堅強有力的軍事手段為後盾的。軍事是和平的催化劑,軍事手段運用到位了,和平解決才能奏效,正所謂“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沒有誰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在外部干涉勢力處心積慮製造種種障礙、極力阻止中國統一,臺灣島內分裂勢力謀獨之心不死,試圖推動“實質臺獨”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做好紮實有效的軍事鬥爭準備,以及軍事威懾、軍事懲戒行動,否則祖國的統一很難實現,甚至成為不可能。

  二、臺灣當局根本沒有以武拒統的本錢,那是一條絕對走不通的死路

  祖國統一、臺灣回歸是大勢所趨,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搞“臺獨”是不得人心的。如果臺灣當局和一切分裂勢力一意孤行,企圖以武力抗拒統一,他們不僅得不到臺灣人民的支援,臺灣軍隊的官兵也不會甘心為“臺獨”賣命,那將是一條絕對走不通的死路。

  然而,主張“臺獨”的政治勢力一直以為,臺灣的軍事實力是其抗拒統一的後盾。他們拿著大把大把臺灣納稅人的錢,從外國進口了大批自認為先進的武器裝備,把這些“看家法寶”常常扳著手指頭數來數去,還自我安慰説:有了多少架飛機,就能保住制空權;有了多少枚“愛國者”,就能攔住大陸的導彈;有了多少艘軍艦,就能封鎖住海峽……這些進口的“洋武器”,就是他們的所謂“實力”和“依靠”;憑藉這些東西,就可以抗拒祖國統一的進程。但是,區區幾件“洋武器”,改變不了“臺獨”的命運。早在20年前“兩會”閉幕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朱鎔基總理就對“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正警告:“現在,有些人在計算中國有多少飛機、多少軍艦、幾個導彈。結論是中國人不敢打,也不會打。按照你這種計算,希特勒早已統治全世界啦。你不懂中國的歷史,你不知道中國人民一定會以鮮血和生命來捍衛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尊嚴。”所以,無論從地域、人口上看,還是從資源、實力上看,臺灣與大陸都無法相比。臺灣決策集團也知道,臺灣的戰爭能力與大陸相去甚遠,沒有本錢對抗人民解放軍迅雷不及掩耳、“地動山搖”的軍事懲戒行動。臺灣軍隊雖然聲稱對它那套軍事戰略和作戰理論進行了反覆論證,但自己都沒有多少信心,外界的軍事專家對“戰略”早已表示懷疑,一些島內民眾也認為臺灣軍方有吹牛之嫌。面對臺灣海峽可能出現的危機局勢,臺灣軍方根本拿不出切實有效的措施。甚至連臺灣的輿論都擔心,假如“臺獨”勢力自己相信了自己的謊言,一意孤行,引發臺海戰火,結果必然連累臺灣的老百姓遭殃。

  除此之外,為了達到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目的,“臺獨”勢力一直企圖尋求外部勢力為其撐腰,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借助外部勢力來對抗祖國的統一大業。但是,現實對臺灣當局來説是無情的,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會介入因臺灣當局挑釁而引發的中國內戰。事實早已證明,臺灣只是被國際反華勢力利用的一張薄薄的紙牌或一棵小小的棋子,根本不可能被拉扯成臺灣某些人夢想的西方大國的“戰略同盟”!臺灣有不少人對外部勢力特別是美國的干預抱有幻想,這也是十分可悲的。要知道,70年前的朝鮮戰爭,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都敢於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一較高下,而為了收復臺灣,中國人民解放軍幾十年來厲兵秣馬,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全中國人民可以為了實現國家統一的世紀夢想而同仇敵愾,在自己的家門口與“外國好事者”血戰到底,而任何外國都絕對不可能為臺灣兩肋插刀,拼上老本來干涉臺海戰事,並付出較大的民族犧牲和國力損失代價。美國人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曾幾度無情地拋棄臺灣的統治集團,歷史教訓值得臺灣方面認真汲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産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兩岸關係也從完全隔絕對立走向和平發展的光明大道,今天的局面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座談會上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決不容任何人任何外部勢力插手,統一台灣乃是中國政府和人民“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展望未來,臺海地區不會風平浪靜、統一航程絕不會一帆風順。但縱有萬水千山、萬千險阻,也隔不斷兩岸人民心心相印,攜手同行,因為我們本就是同根相生、血溶于水的手足同胞親兄弟。世界潮流不可阻擋,祖國統一勢在必行,倒行逆施的“臺獨”分裂分子必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因此,實現臺灣問題的妥善解決和祖國的最終統一,建構政治的智慧和戰略的新思維,是我們這一代共産黨人必須交出合格答卷的大考。(台灣網網友:劉紅雷)

  作者簡介:劉紅雷,江蘇省金湖縣人,生於1965年4月,現任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委委員、二級巡視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學院外語系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國防大學師資培訓班戰役學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和軍事學學士學位,曾任國防大學軍事戰略學副教授、防務學院辦公室副主任,大校軍銜。公派留學法國羅什福爾憲兵學校、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軍事學院,獲得俄羅斯聯邦軍事指揮和國家管理專家稱號並受聘俄羅斯聯邦安全、國防和法制科學院教授以及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首屆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臺灣問題及老幹部工作。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