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天下“糧倉”鐵路運

2020-04-16 17: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這個佔地580畝的儲備庫,各類糧倉容量達40多萬噸,其中有47棟專業的儲備倉房。同時,這裡還有著5條鐵路專用線,將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糧食産地的米麵糧油,源源不斷運往成都,與川內各大糧企和各地糧倉,一同保障著市民的日常需求。(封面新聞 4月16日)

  國際上,受蝗災等災害的影響,一些國家暫時停止了糧食的出口業務,國內就有人發出了糧食短缺的聲音。中國確實是糧食的進口國之一,但是中國是糧食的結構性進口,並非是依賴於進口糧食來滿足日常的生活需求,很多專家已經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論證和核驗,你大可放心。

  那為何還要進口糧食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首先民眾對於糧食的需求早已不滿足對生存的需求,飲食的結構偏向多元化。比如在北方,很早的時候北方的餐飲相對單一,主要是以麵食為主,對稻米的需求很少。但到現在,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人,飲食結構都趨多元,面點、小米、豆類等食材輪番上陣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主流。

  但是受土壤、氣候等影響,很多作物都有聚集性,比如南方土壤更適合種水稻,北方的土壤更適合種玉米、豆類等作物。面對大面積的“産品”分流,鐵路成為了運輸的主力大軍,可以説天下糧倉鐵路運也不為過。

  為何所有的倉儲量較大的“糧倉”的地方都伴隨有鐵路專線。這是由於鐵路運輸有量大,且有多式運輸方式,能滿足各類糧食的運輸需求。目前鐵路有集裝箱、棚車、冷藏車等多類型車輛,能夠全面覆蓋並滿足所有糧食産品的長距離的運輸。尤其是疫情之後,非接觸式運輸成為了食品運輸的主流,鐵路運輸具有全自動裝卸的功能。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基於古代運輸不發達而産生的一種農耕思維定式。在現代,國家有糧,你就不必慌張。也許,你下個月的口糧正在某個糧倉裏躺著,只待火車汽笛響起。(台灣網網友:胡建剛)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