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鐵路人化身搬運工豈止是職責所在

2020-03-02 16: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在建項目復工和新項目開工的部署要求,鐵路、電力、民航等部門多措並舉,強化運輸組織和服務保障,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産。

  先看一組數據,本月,全國鐵路累計發送貨物3.1億噸,同比增加1332萬噸,累計裝運防控保障物資10154批、20.3萬噸。與同期相比,鐵路運輸增長溫和。體現不出什麼問題來,但是在新冠疫情之下,這些數據就顯得比較亮眼和突出了。

  受疫情影響,鐵路當前的用工存在“敞口”。原本計劃在春節結束後返崗務工人員被迫“蝸居”在家,導致社鐵路行業在用工方面需求不足,但是與去年同比,鐵路運輸物資運量不降反升,就意味著鐵路在內部要進行了勞動力挖潛了。從現有的報道上看,在勞動力緊缺的制約下,鐵路人通過“自籌”勞力,巧妙地化解了勞動力危機。

  在明知當前勞動力不足情況下,鐵路部門為何還要“快馬加鞭百里加急”搶運物資,甚至不惜讓鐵路職工化身搬運工,難道僅僅是為了從運輸經濟利益角度考量?其實還真不是,主要是當前運輸的物資“身份”有關。

  首先是等不起。春耕秋收,自然規律。雖然在過去不久的春運中鐵路顯得有點落寞,但是春運之後就是春耕,當前鐵路貨物運輸就是春耕農用物資的“春運”。春耕物資都強烈的季節性和時間節點,耽誤了一天就可能會少收一擔。從小處説,這些物資關係著全家來年的口糧,從大處説,這些物資關係著國計民生耽誤不得。

  其次是等不得。除了春耕物資外,當前的鐵路運輸的物資中還有部分防疫物資。且不説醫院急需的醫療器械藥品酒精,前線醫護人員的防護用品,單説老百姓每天必備的口罩,消毒藥具都是需要緊急運輸的物資。

  再次是不能等。鐵路是一個集社會性、服務性一體的部門,有貨到府肯定得承載運輸,斷不能因為行業內社會勞動力不足而拒絕客戶的運輸需求。困難總比辦法多,在行業內部勞動力“挖潛”滿足客戶需求,沒條件創造條件,沒辦法就得想辦法,顧客就是上帝。

  鐵路職工化身搬運工其實已經超越了自身的職責所在。當前春耕在即,全國防疫又到了決勝階段。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上,保證鐵路大動脈的暢通已經是重中之重。身為鐵路人,他們只有挽起起袖子,甩開膀子,放下面子,肩挑背扛,讓春耕及防疫物資及時送抵。(台灣網網友:胡建剛)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