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九二共識”就是動搖中國國民黨的根基
【兩岸快評第597期】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以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勝利而告終。面對大敗的結果,國民黨內掀起了要求改革的浪潮。這本是國民黨革除弊端、重新出發的大好事。但改革必鬚髮揮國民黨的優勢,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進而採取正取的對應措施。可在國民黨內的個別青壯年派,建議拿掉“九二共識”,就兩岸關係提出一個反對“統一”的論述,取而代之,甚至把“中國國民黨”中的“中國”二字拿掉,改稱“臺灣國民黨”。這種本末倒置的改革建議,顯然是病急亂投醫,搞錯了改革方向。
堅持“九二共識”是臺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否定“九二共識”臺海將掀起驚濤駭浪。“九二共識”也是國民黨區別於島內其他政黨的主要標誌,正是因為中國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才代表了臺灣島內希望發展兩岸關係、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民意,國民黨才成為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眾可以依靠的政治力量。若否定了“九二共識”,那國民黨的政治底色是什麼?要代表誰?改革目的究竟是什麼?難道要跟在民進黨後面“拿香跟拜”,跟民進黨拼誰“更獨”嗎?臺灣有了正版“臺獨”的民進黨,還有“山寨的國民黨”嗎?國民黨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況且,“九二共識”也不是國民黨敗選的原因。在蔡英文民進黨肆意抹黑“九二共識”,操弄“亡國感”的時候,正是由於國民黨不能與時俱進,不敢抓住機遇向臺灣民眾講清“九二共識”的內涵,講清“九二共識”對於穩定兩岸、發展臺灣的重要性,消除民進黨強加在“九二共識”上的污衊之詞,而是把自己堅持“九二共識”的優勢當作包袱,刻意躲閃回避,不敢直面對決,一個不敢堅持自己路線的政黨遭到民眾的拋棄就不足為奇了。
在國民黨馬英九執政的八年中,由於兩岸共同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兩岸經貿合作、民間交流全面發展。兩岸簽訂了涉及經貿、人文、宗教等22個合作協議,對於臺灣有效應對“次貸危機”,推動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對此,臺灣民眾是歡迎的。不然,堅持“九二共識”的馬英九、韓國瑜,怎麼贏得了2016年“大選”和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就看本次選舉的政黨票分佈,民進黨獲得481萬票,國民黨472萬票,兩黨相差不到10萬票。這説明無論民進黨如何操弄,民進黨並非臺灣選民的唯一選擇。因而,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取得了在兩岸問題上的主導權和發言權,也是國民黨在臺灣島內無人取代的政治優勢,也得到的民眾的支援。若否認“九二共識”就是趨害避利,支援本黨的民眾也會盡失,這樣的改革就失去了意義。(台灣網網友:唐福功)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