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推“反滲透法”,究竟是反滲透還是反交流?
近日,蔡英文當局簽署並公佈實施所謂“反滲透法”。早在實施之前該法就引起了島內民意代表和臺商學者的普遍擔憂,本次民進黨當局強行通過實施“反滲透法”,關於該法的爭議恐將進一步發酵。
這部“反滲透法”單從內容看並未提到大陸,但該法通過後臺灣當局成立了一個負責執行該法的小組,該小組的組長就是臺灣陸委會的主委,副組長則是陸委會的副主委。其用意已經非常明顯了。本月15號蔡英文在簽署該法的講話中更是明確提到該法就是針對大陸的。
雖然蔡英文一再強調反滲透不是反交流,但這樣的説辭恐怕很難讓人信服。早在2016年民進黨執政期間,蔡英文就曾表示。她要讓臺灣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但四年多下來,臺灣與大陸的經貿往來卻是更加頻繁、持續向好,人心向背可見一斑。不只是兩岸之間經貿往來,對於臺灣學生到大陸求學、兩岸的學術交流以及民間團體交流等活動,民進黨當局都從中作梗,急欲阻攔,但是效果一直不佳。本次通過的“反滲透法”恐將成為民進黨阻礙兩岸交流的又一手段。
從該法的內容上來看,其描述非常寬泛模糊,比如具體的滲透行為該法規定包括“指示、委託、資助”,但對什麼是“指示、委託、資助”卻沒有更加具體的定義,這樣一來只要和大陸方面有過語言文字方面的交流或金錢上的往來就都可能被定義為觸犯該法的嫌疑犯。如此一來,臺灣人來大陸發展甚至是與大陸交流都可能成了一種“鋌而走險”的行為。
在民進黨執政的大前提下,實施這樣一部內容如此模糊的法律等於是擴大了民進黨當局的權利,違不違法幾乎都由民進黨當局認定。同時模糊的法條也有利於民進黨對其加碼和重新解釋。比如該法提到的需要處罰的行為中包括遊説、政治獻金等等,但臺灣陸委會關於該法的新聞稿中,除以上行為外,又增加了一條“傳播假訊息”,而自從民進黨執政後關於假新聞的認定一直是民進黨當局説了算,這樣一來民進黨就可以通過這部法律將對他們不利的新聞以假新聞為由加以制裁。
由此可見,民進黨當局急於實施這部惡法其目的非常明顯,就是為了擴大自身權利,阻撓兩岸之間的交流,刻意與大陸方面對抗。而最終恐怕民進黨還是會讓臺灣民眾來為它這不負責任的行為買單。(台灣網網友:紹韶聲)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