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從“觀光”到“關光”該怪誰?

2020-01-08 09: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韓國瑜政策顧問團日前舉辦記者會,痛批蔡英文觀光政策跳票。臺北城市科大觀光係教授李奇岳説:“蔡英文當初承諾陸客不會減少,現在卻逐年遞減。”政策顧問團成員姚大光則表示,臺灣觀光逆差高達1725億新台幣,已成為“關光慘業”。

  從“觀光”到“關光”,一字之差,卻充滿了臺灣基層旅遊業者的一把把心酸淚。一邊是島內觀光業者的旅店、飯店、大巴車成批成批地“關門”歇業,一邊是蔡英文前幾日還在大聲宣佈臺灣觀光客人數達到1111萬人次的“歷史新高”。兩相對比,只有無盡的諷刺。

  韓國瑜競選辦公室2日召開記者會時,在桌上擺了一大把空心菜。李奇岳説,聽完蔡英文第一次競選時的觀光政策説明會很感動,但經過3年檢驗後,就是一把“空心蔡”,他説:“蔡英文承諾過陸客不會少,現在卻是人數少得可怕。”

  李奇岳表示:“為了通過‘反滲透法’,蔡英文曾承諾‘觀光局’升格成‘觀光署’,事實上,在‘立法院’最後一個會期都沒有提到。”還有“新南向”18國要擴大免簽,目前只有泰國與菲律賓,其中泰國還曾一度將審查資格緊縮,觀光外匯更是大幅降低。他指出“尤其兩岸部分因‘反滲透法’一定會更悽慘。”

  從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以來,臺灣的“觀光業慘劇”已經上演了將近4年,究起責任來,恐怕一心只想著“臺獨”利益、對民生不管不顧的民進黨當局難辭其咎。而且,不只觀光業“關光”,臺灣經濟這幾年也是絲毫不見起色,民眾對蔡當局宣稱的經濟景氣數字完全無感,很多行業的基層人士都走上街頭抗議,蔡英文的民調數字也是一度直線下降。

  如今,蔡英文靠著炒作“恐中”氛圍,靠著“反滲透法”營造“綠色恐怖”,表面上成功挽救了自己的民調,卻是以整個臺灣的前途為代價換來的,其所作所為對臺灣未來的負面影響巨大,是以臺灣民眾的福祉為代價換來的。

  還記得8年前,蔡英文與馬英九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發過一個文宣是這樣説的:“過去4年,你過得好嗎?你找工作有沒有比以前容易?薪水能買得起的東西,有沒有變多?你是不是害怕沒有工作,覺得生活沒有保障?面對未來,你是不是更無力?”如今看來,這段話要問回蔡英文自己了,臺灣民眾不要再被蔡當局的“亡國感”操弄欺騙而跟著走了。(台灣網網友:郭冰)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